劳动的需求源自于‘心理卫生’的所需,因为劳动有助于平衡各种力量、宣泄精力、发挥创意,那是我们每个人从天主那里领受的恩典。”劳动自然也是一种需求:“赚钱的需求”。这位方济各会修女解释道。
接着,教宗谈及“满怀感激的奉献”,为上主和天主子民服务;这服务源自于我们白白领受的恩典。提到“在祈祷中的奉献”,教宗称,如此的奉献在牧者必须应对的挑战和矛盾中默默地锻炼和精进(参阅:伯前一6-7)。
因着我认识快,领受能力强,很快成为闪电教里的头面人物,每天东奔西跑,为“主”做工,随着工作的繁忙,家庭也渐渐的出现了矛盾,从“和睦”变为“战争”。
相反,它的生命是领受而得的。唯有天主是“不死不灭的那一位”(弟前6:16)。圣经中的信仰者们并没有试图在人类自身内寻找不朽的东西,而是试图解开死亡这个令人困惑的谜团。
教会要求圣职人员和教友,鼓励他/她们回教堂,参与圣事,领受天主的恩宠,同时,在可能范围内,帮助他们的婚姻合法化,正常化。婚姻本是喜事,如何使他喜气常存,是大家的责任。
圣神被赐予,从而让那些领受的人能够清晰地分辨善恶从恶,有力量避恶行善,并且,通过如此作为,自我达到充分地实现。生命的圆满属于每个人的终点,每个人的终点就是圆满--生命的圆满,成为圆满的生命。
在司牧、司铎的关怀下,父亲多次领受傅油;在亲友的祈祷中,父亲宽慰家人:肉身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脱离肉身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不管如何,所有的新兴修团都以在圣体前团体咏唱、长久静默为核心取向。
趁着教友们为敬老院打扫卫生、洗衣服、擦玻璃、挂灯笼、贴对联时,赵金良老人神秘地告诉张埃亮:他也信过教——我们村有过教堂,小时候我跟大人们进过堂,念过经,吃过饼饼(领过圣体)。
玛尔定夫妇二人,每日望弥撒,恭领圣体,恪守圣教会所定的大小斋。他们主日完全罢工,甚至超过教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