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她展开画纸、拿起画笔,《圣经》中最后晚餐的场景就会在她的脑海清晰浮现,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为了画好中国式《最后晚餐》,之前学油画的她,常常在繁忙的教务之余宵衣旰食、挑灯夜战,悉心学习,潜心研究中国古代人物的绘画技巧
并教唱弥撒经歌、手语祈祷,学习分享圣经。活跃了当地教友的信仰生活,又提高了其信仰认识,主的圣爱像涓涓溪水般融进了教友们的心田。
温州教区乐清市七里港天主堂的胡龙建神父谈到这次学习的感受时说:这次的主题非常明确,课程安排特别合理,内容更是丰富多彩。
4年的学习生活是很愉快的,北大独有的学术氛围,让我这个北京人也大开了眼界。大学教材里有许多宗教内容,这才正式接触到宗教,才知道了《圣经》故事。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大学生都对宗教感兴趣,说白了,就是新鲜。
交流会也好,网遇也好,大家遇见似乎并不是来探讨学习的,很少有人就某一篇文章展开交流,或者根本不想知道对方写过什么题材的文章。
1991年,他支持儿子自费到西安师大学习,后又到西安外语学院学习。在这4年中马灵佑常到西安南堂参与弥撒,又受到李笃安主教的鼓励,坚定了圣召之路,于1996年进入西安大修院,1999年3月晋铎。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通过司铎的引导和自己的学习,逐步参与弥撒领圣体和学习办告解,我才在天主面前发现了自己罪人的本相,才真正认清了自己。
在多年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翻译了英、俄、日等有关生化研究方面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多部,也写了大量有价值的论文,多篇发表在国内外的医学杂志上,他也多年给《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和《内蒙古中医药杂志》作翻译和审稿的工作
现在彻底抽身出来,不再面对大小事务,一心一意的学习,人生中应该是最后一次那么久也是那么高规格的学习了。知天命了还有机会学习,也是难能可贵的,必须珍惜这段时光。
开始实行修士修女在一起读书学习的先例。这种为了福传的冒险精神,在中国教会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这个修女培训部,在高峰期,可接纳100多位修女来培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