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3:1-6;9-12)上主召唤先知“撒慕耳、撒慕耳”,撒慕耳听从了老师厄里的教导,谦逊地说:“吾主,请发言,尔仆在此聆听!”
熙笃会士来到中国的时间是1883年(清光绪九年),初来者是厄弗冷(Ephrem)神父及一位会士,选定的会院地点是河北省涿鹿县杨家坪,一个距北京“二日路程”的村庄。
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大公会议及431年的厄弗所大公会议重申耶稣基督的天主性。教会现在对耶稣的信仰是:一个位格,两个性体,人性及天主性结合成一个位格。当我们谈到天主子时,一定有一个相对于子的父。
保禄宗徒在厄弗所也行过同样的礼仪。他先给人授洗,然后,“给他们覆手,圣神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讲各种语言,也说先知话。”
最后派遣天使加俾厄尔报喜,得到圣母应允。才使圣母因天主圣神的德能,使童贞女圣母怀孕生子,迎来了救世主的诞生。可以看出天主为救世人是多么用心!
1998年7月,阿莱塔(Aletta)修女、泽丽雅(Zelia)修女和弥厄尔(Michael)修女在弥撒后返回家途中,被一名狂热分子杀害,仅仅因为他们是基督徒。
厄则克耳提到天主与以色列子民的关系时,也不顾忌地使用强烈、热情的字眼(参看十六,1-22)。
圣经告诉我们的人类的原祖父母亚当和厄娃上魔鬼的当就是被蒙蔽而选择的假的“圣善”(创:3:9-15);这就是原罪。
(参阅: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希望中得救》通谕,27,31)复活的主,甚至可以走在我们身旁,作我们同行的伴侣,就如祂与门徒们同行到厄玛乌一样。
在第一篇读经中,厄则克耳先知描绘天主如同一位牧人,看顾祂的羊群,一一数点祂的羊只。祂寻找迷失的,包扎受伤的,坚固软弱和病弱的(参阅:则卅四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