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首先对乌克兰和中东的基督信徒表达关怀,强调教会今天在许多地方仍在受苦,受迫害。 这项会晤不拘一格,青年学子们提问,教宗即席作答,好似父子间那般相亲相爱。教宗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司铎的培育。
其实,青少年儿童偏离正道,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这欠缺造成的,他们缺乏每日生活的楷模和有权威性的向导,缺乏父亲的关怀,缺乏爱。许多青年所体验的孤儿感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严重。
许多时候人们都在引用《圣经》的话,却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因此不仅有损经上应彼此关怀,激发爱德,勉励行善的忠告(参希10:24),而且也轻慢了基督神圣的信仰。
……然而,不幸的是,不论是在今日教会还是当前世界,人们一方面渴望自己能得蒙上苍和世人的慈悲眷顾,另一方面却吝于对他人表现出慈悲心肠与仁爱关怀。
(若20:19)这就是耶稣的仁慈关怀。平安是看不见的,它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耶稣所提的不见而信的人,才是有福的,因为在当时,看见耶稣显圣迹的并不少,却不是人人都相信他,而且还有许多人反对他。
教友们的关心、关怀与关爱,让这些远离故乡、远离父母的孩子们深深感受到教会大家庭的爱与温暖。
在这新一年即将来到的时刻,圣座新闻室主任隆巴尔迪神父和我们回顾了教宗本笃十六世过去一年中所进行的活动,包括举行接见和礼仪活动,进行牧灵访问和关怀与爱的探访,订定信德年,与太空人交谈,发表新书纳匝肋的耶稣第二册等等
与会期间,我好几次想起其他大企业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却缺少人文关怀,导致人事问题丛生,这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部分企业以利为主导留下的后遗症。
普世为司铎圣德祈祷日,(建立在耶稣圣心瞻礼),呼吁各地方教会注意这瞻礼,藉祈祷表示他们的共融及互相关怀,这是天主子民的特色,呼求天主恩赐圣善的牧者。
教宗强烈批评了现行的经济模式,指出:激进自由主义和技术至上的思想逐渐使公众舆论信服,经济成长是要达到的目标,即使付出令国家社会运作、公民社会关怀网络以及社会权利和义务受侵蚀的代价,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