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许多时候,我们总是面对机会“摇头”,四处寻找梦中的期望。我们的“等待”也受到自己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的限制而形成一个个“成见”。这些“成见”模糊了我们的眼光,看不到人和事物的真像。
有时候,我们为了基督徒所面对的困境,为了有的地方的圣堂被破坏而难过,为了十字架被拿下而叹息,为了神职弟兄的遭遇而紧张……然而,从某种角度反省,这些事件难道不是主耶稣基督在给我们敲警钟吗?
这些态度可能源自不同的因由:例如:人对宗教的误解、或者漠不关心、人对世俗和财富的焦虑、信徒们的坏榜样、敌视宗教的思想潮流、以及私欲偏情、人由于害怕便躲藏起来,不敢面对天主及逃避他的召唤。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如此,我们有安于舒适生活的危险;希望则是不接受那些因害怕有损自己而不敢失去平衡的虚伪谨慎,以及那些只顾自己、精于算计的态度;这希望与心安理得的人是不相容的,他们面对恶行和最贫穷者受到的不义却默不做声
玛丽亚美好的仪态早晚面对玉簪花,而应揣摩其含意,作这样的领会:山居中的童贞女从早到晚在玉簪花的对比映照下,显得格外圣洁端丽,蒙受上主的喜悦,而满被圣宠……可见作者借用这诗句透露了玫瑰经欢喜一端的内蕴,为咏圣母领报的奥迹作好铺垫
现在彻底抽身出来,不再面对大小事务,一心一意的学习,人生中应该是最后一次那么久也是那么高规格的学习了。知天命了还有机会学习,也是难能可贵的,必须珍惜这段时光。
然而,面对灾难,身在其中的人恐惧,留下很久的痛苦记忆,而远在他处的人则观望,不久之后,大家都好像遗忘了巨大的灾难痛苦,继续以前的旧生活,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同时也恰逢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闭幕60周年,该会议象征教会面对现代世界的强烈转型,而马里旦与保禄六世的思想合作,无疑对这一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盼着你不再呕吐,高烧退去,水泡消散,不必再面对塞住鼻孔止血的恐惧,相信最艰难的时刻终将过去。然而,残酷的现实如冷水浇头。那些祈祷,竟成了漫长痛苦的序章。如今,思念如无尽长路,遗憾与不舍紧紧相随。
四、在当代挑战中的回响:从理想走向实践面对今日世界的复杂挑战,和平祷词的灵修学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一)在社交媒体助长的对立中,“在有猜疑的地方播种信任”的呼召,邀请基督徒拒绝对立思维,以真诚对话搭建理解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