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3:10)-当若翰洗者向人宣讲悔改的洗礼,好迎接默西亚时,群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要作出许多决定:「我们该作什么呢?」
在信仰中,基督徒将自己的存在视为对托起、支持一切的圣言(theWord)或逻各斯(Logos)的答复;它也意味着对意义的一种肯定:我们不能创造意义,只能接受。
圣史中讲述了很多圣人的例子,他们依靠天主的圣言生活。首推亚巴郎——我们的信仰之父,在上主命令他离开自己的故乡前往未知之地的时候,他听从了上主的话。
圣史中讲述了很多圣人的例子,他们依靠天主的圣言生活。首推亚巴郎——我们的信仰之父,在上主命令他离开自己的故乡前往未知之地的时候,他听从了上主的话。
2006年,基督的福音传到了张花村,胥晓林喜出望外,积极参加了慕道班,不断聆听福传员宣讲福音,逐渐地提升了信仰观念,对天主有了认识,对教会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宣讲“二心一德”(即:要求教友热心恭敬耶稣圣心和圣母圣心,提倡教友走好小德肋撒神婴小道)三十多年。
为了消除人们的种种疑虑,首届亚洲福传大会总协调人,印度裔的马里奥•萨杜尼诺•迪亚斯神父表示,做传教士并不需要出众的智慧才华,“不需要去‘展示’什么,而是用生活本身去‘宣讲’耶稣是我们的唯一救主
为什么一定要去宣讲贫穷与节俭?为什么一定不能拥有这些人性本来都渴望的生活呢?这慢慢成为了我的一个问题。
“福传指教会面对尚未认识基督及其福音的民族、群体和社会文化,或者是该地方教会缺少足够成熟的基督徒团体,未能将信德具体化及向外宣传,教会面对这些情况所做的宣讲,即是福传本身。”
为此利用一切机会宣讲救灵的捷径——走好“神婴小道”;并为方便教友学习,编写大量要理讲授材料和写了很多诗歌。(后来听说法国小德肋撒的家乡都知道在塞外包头有一位神父特别热衷于宣讲小德肋撒的神婴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