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传统中,谦和不只是外在的态度,而是内在认识到自己在天主前的卑微、完全依赖祂。“比施惠的人更受人爱戴”:施惠虽是善行,但若缺少谦和,就可能被视为出于骄傲,而非真诚之爱。
认识到自己乃“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个人卑微理应顺应天意。做快乐女人,有心理边界婴儿的生存完全依赖抚养人,可当孩子日渐长大时,部分父母仍然“像攀援的凌霄花”,依附在孩子身上。
谦卑是服务别人,而非劳役别人;帮助别人,而非剥削别人,尤其是最穷困、卑微和弱势的一群。教宗以他的行事为人向世人展示他的谦卑。第二,要学识渊博、有远见。
特别是每每想到主耶稣基督以高天之尊崇,甘愿生于贫穷,长于卑微,死于羞辱,把人类的痛苦承担过来的高天大德、浩荡鸿恩,相较我的这点痛苦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4.有意无意助长形成一个经常围在身边的小圈子,放任这个圈子中的教友去巧妙得到教会的部分权利,对卑微的或艰苦的义工,少有谦卑、宽容、自省的态度……圣经说:你们不可与此世同化,反而应以更新的心思变化自己
再加上听到让我云里雾里的四川方言时,我更加迷茫了;日复一日的板房区走访工作,我渐渐地发现,自己能做的只是建立关系、收集资料、聆听和陪伴而已;当面对一颗颗伤痕累累的、支离破碎的、急需抚慰的心灵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地卑微与弱小
让我们听听德兰修女的话,这位为贫穷和最卑微的人们服务,她的英雄式的圣善,已经成为现代修女的传奇,她曾经这样说:我们在宁静的祈祷中收获得越多,我们在积极生活中可以施予的也越多。
基督服从至死,为了全人类在他内共融;玛利亚完全服从,参与了主救世的工程;圣方济各服从了,且选择了卑微的贫穷;雅松大顺应主旨,“她所做的‘小事’成为她传扬福音的工具”(雅松大传)4月8日是真福雅松大去世升天一百周年庆典
我不想做什么大事,只愿献上自己卑微的服务。为了更彻底地奉献自己,我愿意将整个生命都献给主。我开始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效法耶稣过贞洁、贫穷、服从的三愿生活。于是我准备回应上主的邀请。
有的人跪在天主台前说:“天主,我一个卑微弱小的人,犯了无数的罪过,无脸面对,真不知该说些什么?”其实这已经是开始祈祷了。祈祷就是在和天主谈心,把我心想的说出来,让天主听;把我所求的说出来,让天主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