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幕式现场,文致和基金会向石家庄(正定)教区赠送了荷兰画家所绘9位致命者的肖像。主办方以善牧为羊舍命的中国字画作为回礼。信德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韩清平神父致闭幕词。
一个著名的画家介绍了他用漫画的形式描绘的文致和主教致命的整个过程。1937年10月,在遥远的中国发生的令人震惊的惨案,他们的亲人,可敬的主教被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代,又有农民画家王立进和农民剪纸艺术家伍正龙两位教友,他们的作品三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并作为馆藏品。
母亲阿黛拉伊德(AdelaideAmetis)是个有很高文化造诣的画家。她的一些作品曾在1912年的威尼斯艺术节上展出。皮耶·乔治出生时受到了窒息,健康脆弱,所以在出世的同一天便在家中领了洗。
她是位年逾花甲平易近人的基督新教教友,对我拿来的耿老师创作的弥撒歌曲很感兴趣,就这样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在邓教授等人的帮助下动起笔来。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弥撒总论中所谈及的姿势:主祭、执事、辅礼人员以及会众的动作和姿态,应促使整个庆典显得高贵简单,既能完全彰显各部分的真义,又能促进每个人的参与。
因为离主远了、病了,病到自己都无法动弹了,想回家都困难,只能流泪呻吟,一声声地哀求,只愿主能怜悯。夜已深,灵魂对主的渴求驱散了那席卷而来的黑暗,慢慢跪到主前,任由泪水带我进入静默的祈祷中。
也许是太过追求效率和动感的社会影响吧,弥撒作为我们基督徒生活中心的礼仪,常常过于偏向了动的一面而忽视了它静的一面,越来越显得速度化和形式化。为此,我们不得不关注弥撒礼仪中很重要的一点——静默。
宇宙之“动”不但为达到“人化”,而且最终要达成“基督化”。整个宇宙,包括人和物,在“敖默加”点,变成迈入新天新地的一个完美的生命共同体。
13、比国哈瑟之奇迹1317年罪人动圣体流血一位维卧塞的神父给龙满市的神父帮忙,给乡村一位病人送圣体。他到了病人家把圣体盒放在桌子上,和同在另一个屋里的家人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