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通过与海外教会的修会、大学和修院合作,更多内地神父和修士及修女负笈海外攻读礼仪学科。经过近20年的合作培育,今天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
我在2000年到2004年读神学期间,苏神父曾让我在菲律宾全国华侨使徒牧灵委员会上发言。我分享了在本地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把礼仪方案在不同环境中进行了尝试,并协助菲华侨团体负责人进行会议反省。
从主与宗徒们相遇的灵修经验,黎主教最后勇敢地接受了耶稣的邀请,承担责任,愿照主的话带领澳门教区、偕同全区神长教友一起“划向深处”。
阿拉伯文祷词为圣地祈祷,求全能的天主“鼓励建设和平及修和的努力,使那块土地看到建在天主的真理和人的真理的盘石上的和平昌盛的时日。”这项隆重的礼仪自始至终都以圣歌陪伴。
他说:在中国没有两个教会,却有两个蒙召逐步走向修和的信徒团体。新闻室主任伯克前一天1月30日发表声明,指出在有关中国的问题上,教宗与圣座没有不一致的思想和行为。
这位伟大的沙漠隐修院开创者曾有一段时间陷入了黑暗。上主安慰了他,向他启示自己的临在。
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三月廿三日于校园举行二十世纪香港天主教会历史研究系列首场公开讲座,主题为「香港天主教的传教历史」,讲者指宗座外方传教会神父建设初期香港教会,并一直关心民生所需与困苦,在堂区陪伴信徒成长
这位荣休教宗的兄长虽然腿脚不便,眼睛又有困难,却接连不断地从雷根斯堡来到罗马留在教会之母隐修院陪伴本笃十六世。
两项礼仪都将以“私人”的形式举行,信友的参与受到很大限制,只有与新枢机相关的平信徒、修会会士、司铎和主教在场。此外,教宗府发放的入场券只留给陪伴圣职人员的人,其他人则不能参与这两项礼仪。
教宗本笃十六世:爱的关怀与陪伴“一个因年迈和疾病而走向油尽灯枯的人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为什么在疾病的挑战痛苦难耐时仍要继续捍卫生命,而不接受安乐死作为一种解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