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又由于当时本堂雷神父的鼓励,1950年收修道生时,12岁的爷爷就毅然决然与同村七位同学进入了修院,到了太原总堂明原学校备修,师从修院院长郭继汾神父学习一年,然后又移居圪僚沟天主堂。
在佘山,她死乞白赖的从一位修士手中要了一本当时十分稀少的圣经,路过石家庄时又从张神父手中得到一套《信仰旅程》丛书,回到沈阳后她如饥似渴的学习,不明白的地方就用铅笔划出来请教本堂神父。
本堂神父乐永跃进进出出、忙里忙外,来此19年,他从未像今天这样忙碌过。其实也可以说,79年来,这里作为教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闹过。
其次是当年吴桥本堂杨万福神父也让王宗俊敬佩至极。他谦逊爱人,不摆架子,视教友为家人,无论哪家有困难,他都会亲自登门拜访,伸出援手。尤其是农忙季节,几乎每天都是与教友们在田间一起耕种,一起收割。
本堂张洪波神父在一次讲道中说:老教友要多为堂里做贡献,不要跟天主计较,你奉献的越多,天主将来回报你的也越多。这句话也给马老师的服务注入了动力。
笔者领洗之初,本堂神父就曾在堂区举办四福音主题联欢会,节目全部以四福音内容为题材,那台晚会吸引了很多堂区的教友参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福传效果。
感谢你们的见证、也感谢你们的温情,我从斯台方诺神父那里听到了,他给我讲了他和他的副本堂在船上所做的。感谢你们、感谢您,斯台方诺神父"。听着教宗的话,这位本堂司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他们之中大多数是本堂神父,为了体现这种精神,他们主动要求到最贫困的堂区服务。另外还有不少的神父在修院工作,如修院院长、神师或神学培育者。
李神父说:只要我还这里当本堂的话,10年之内一定消灭空白点,现在信教的村子差不多有一半多了,并且要在新教友当中培养传道员。新教友用的传教方式主要是见证,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很热心,信仰也比较坚固。
有些本堂司铎参加了神恩复兴运动,但是由于对自己的教友的不够信任,要完全控制自己本堂教友一切神恩的运作,没有他的认可,谁也不许在祈祷会中运用神恩。有的司铎获得神恩,却不敢运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