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的信仰之父——亚巴郎所体会到的“在那山上,上主自会照料。”的确,天主的爱超乎我们的理智。以至,天主为带给我们圆满的救恩,竟赐下他自己的独生子——耶稣基督。
举例来说,我们想想我们基督徒,想想三十年战争和圣巴尔多禄茂的夜晚。我们之间如何改变思想:因为我们的信仰让我们发现,耶稣的启示乃是爱和爱德,并带我们通往这改变:但这需要耗费多个世纪来落实。
CharlesdeFoucauld)神父;献圣母于圣殿女修会创始人里维耶(MariaRivier)修女;露德无玷圣母嘉布遣修女会创始人桑托卡纳莱(MariadiGesùSantocanale)修女;意大利洛阿诺嘉布遣第三会创始人鲁巴托
教宗说圣人包括旧约和新约各时代的人,就如默示录所说的,从义人阿贝尔到忠信的圣祖亚巴郎,以至新约各时代无数的殉道者、精修圣人和真福。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天主圣神的推动下,一心一意度福音的生活。
(宗8:4)3)、“保禄和巴尔纳伯留在安提约基雅施教,同别的许多人宣讲主的道。”(宗15:35)4)、宗徒们为了能专心投入祈祷与宣讲,甚至选立了管理杂务的执事。
比如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阿马蒂亚·森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以及当代学者罗伯特·巴罗等人的著作,这一派可以统统归结为“伦理经济学派”。
德肋撒修女开始像亚巴郎那样走出她感到幸福的团体,在某些方式上不“放弃”第一个圣召,而是给予她的圣召一个新的风格。看,她曾说的“第一个圣召中的第二个圣召”。
(摘自杨钟禄牧师网站未完待续) (注:这是一位基督教牧师的文章,而天主教圣经总目为73卷,其中旧约为46卷,比基督教派的圣经多了七卷:巴路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上下、智慧篇和德训篇。)
这些城市也不是临摹史纳尔沙漠的巴贝尔塔,来让人们“建设一城一塔,塔顶摩天,好使他们的名得到光荣”的地方(创11:4)。
然后,在救恩史上,我们看到了亚巴郎的榜样:天主召叫他离开他所熟悉的世界,与主一道踏上了一条探险的征程(参阅创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