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比这些物质的幸福快乐更深刻也更强烈的是基督徒的喜乐。圣经中耶稣对我们所讲论的事情,以及历代教会对我们的教导,都是为了让耶稣的喜乐存留在我们内,使我们的喜乐完满无缺。
教宗方济各最后也不忘关切在世界各地遭受迫害的基督信徒们,指出今天比教会初期有更多的殉道者。教宗保证,他将以祈祷来陪伴他们,并向他们重复耶稣安慰的话说:不要怕,我已战胜了世界(若16:33)。
如果我们把人类的生活比喻为一座大厦的话,那么人文、政治和宗教信仰,就如同三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人类三维生活的大厦,也支撑起我们每个人的三维生活大厦。
我倒觉得,我们应该比别人更容易理解修院制度,因为,修院生活在实践中,其实很接近我们理想中的社群生活。例如,他们共同拥有财产,劳动各尽所能,收获按需分配。
比利玛窦晚一百多年到中国的马国贤,虽然在对待中国人的礼仪如敬孔、祭祖等,不太赞同利玛窦,但他们都得到中国人的尊敬,他们留给今天人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共同财富是什么?
时间一长上层一天比一天骄恣淫乱,借礼乐之名,以粉饰其身,借法治之威,以督责其下,人民怨望,因生篡夺。”
复活节守夜礼指出,有一种比大地所有的泉源更为珍贵的泉源:就是主被刺开的肋旁。这泉源从基督的十字架上流下来;它是一条穿越整个教会的河流,并要汇聚到“天主之城”(咏叹45,5)。
有人将人生比喻为短途旅行,即人在世间仅仅是转瞬即走的匆匆过客:这“归”字的话外音里还透露着另一个隐秘,即回归的那个世界才是真正的永恒的家乡。就是人们向往,但又不敢确信的那个天乡!鬼,究竟是什么样呢?
世上没有一件事,比我们每个人都要死这一道理,更确实无误。死亡是一件很诡异的事件,说它具有明确性,因为每个人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说它又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死在什么地方、怎么样死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把善与恶的抉择形象的比喻为善狼与恶狼的对峙,永无止战之时……这两只狼就驻足于我们的心灵深处,它们是一对双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