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服听命”的吕守德神父
2015-01-22 14:53:23 作者:孔喜慎 来源:《信德报》2015年1月15日,3期(总第613期)
路加福音5章1-11节记载,当伯多禄和弟兄们在海上打鱼劳苦了一夜却毫无所获时,耶稣对伯多禄说:“把船划向深处去,往右边撒网。”伯多禄虽然有些想不通,但他为了听命,把网撒了下去,完全的“听命”行为让他收获了满满的一船鱼。同样,随从主召唤的吕守德神父从一个奔波于世俗,陶醉于爱情的人,到成为今天的他,也是凭着一颗听命的心,勇敢地诀别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最终踏上了主为他所准备的人生之路。
现年50岁的吕神父中等身材,和蔼可亲、朴实善良,谈起话来幽默风趣,圆圆的脸上总是挂满微笑,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如今的他是湖北宜昌教区的神父,中南神哲学院的圣经教授,以及上海佘山修院和四川神哲学院的客座教授。
2011年吕守德神父在广州培训青年福传骨干
一、 幼年信仰
吕守德1964年出生于湖北宜昌市长阳县大堰乡石磙埫村的一个热心教友家庭,出生后不久便领了洗。母亲非常热心,颇赋音乐才能,曾经在教会的学校里接受过培训,五十年代母亲就是堂里的领唱员,在家也是经常边做家务边唱圣歌。吕神父回忆说:“母亲在我童年时就去世了(1976年),但她的信仰已深深影响了我,从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亲口教给我早晚课。那时教会虽然还没有开放,但她仍然尽到了为母亲的责任,培育我的信仰。”
父亲是一位木匠,心地善良、事主虔诚,教会开放后便在教堂担任领经员。吕守德在父母亲的影响下,7岁时初办告解,9岁时就抄写“苦路经”、“玫瑰经”、“圣心月”、“圣母七苦”等,也是9岁的时候就把这些经文都背诵了下来。吕守德的信仰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深深扎下了根。
伯父李邦炳是一位非常热心的神父,教会开放后任当地的本堂神父,他特别注重圣召的选拔和培育,吕神父认为伯父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圣召,“当时我很喜欢听伯父给我讲圣经故事,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对圣经有了认识,产生了兴趣。伯父的虔诚信仰在我的生命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吕神父在中南神哲学院举行圣祭
二、 青年时代
吕守德16岁初中毕业后便走入了社会,先是跟着父亲学木匠、漆匠,做家具谋生。聪明能干的吕守德很快便掌握了操作技术,练出了一手漂亮活儿。18岁便开始独立创业。这期间吕守德的信仰火焰依然燃烧,百忙之中从未忘记天主,每天坚持祈祷,他说:“这和小时候对信仰的认识和态度有关系。一方面总是认为缺早晚课有罪,一方面认识到耶稣说的,即使赚得了全世界而赔上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呢?”信仰始终在吕守德的生命中占着首要位置。吕守德不仅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而且还找到了一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朋友,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就在他的美丽梦想即将展翅飞翔时,意外发生了。
三、 走进武昌修院厨房
1983年,当时武昌修院(后来的中南神哲学院)的厨房人手不够,修院领导便让吕守德的伯父给联系找个人,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伯父非常重视这件事,于是想到了自己的侄子吕守德,伯父对吕守德说:“你去修院厨房服务两年吧!”这样的人生转折是吕守德做梦也没想到的,让他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的割舍,他说:“当时我的生意很赚钱,也正准备接管一个国有农场的家具厂扩大发展,而且这时我要成家,也需要大笔的钱,但要是去教堂工资会少得可怜。”当初亚巴郎也在生活各方面都很好的时候,天主一声召叫说:“你要离开你的家乡,到我指给你的地方去。”亚巴郎随即离开家庭,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顺着天主的指引,向着一个未知的地方走去。同样,吕守德听到伯父的邀请最终毅然决然地舍弃了兴隆的生意,放下了老板的身份,割舍了美好的理想,走进了修院的厨房。他说:“神父说的话一定服从,而且当时父亲也同意我去,女朋友也没有阻拦。”就这样,吕守德由于“听命”而开始了新的人生。
来到修院厨房的吕守德担任采购工作,在这里他经历了人性的软弱,内心的挣扎,他说:“在外面的时候我是老板,在这里反过来服务别人,这样一个身份的转变让我一时很难适应,这就是人性的脆弱。同时在这里每天早晨起得很早,这也打破了我以前的作息规律,为我也是一种挣扎。”然而,这样的磨炼没有让吕守德退步,而是在牺牲奉献中努力完成天主交托给他的使命,每天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深受大家喜爱。
三个月之后,修院院长对修院的一位神父也是吕守德的同乡说:“这个在厨房工作的教友表现很好,做得非常不错。”“以前他是做家具的老板。”那位神父回答。院长听到这个回答很是吃惊,他说:“怎么一开始没有告诉我呢?我们修院正缺少这样的人才呢。”于是院长马上让吕守德从家里把做木匠的工具全都拿来,在修院干起了木工,打桌椅、衣柜、修门窗等等,工作认认真真,勤劳肯干。
然而一年之后,天主又有另外的安排了。
四、走上圣召之路
吕守德在武昌修院干了一年木匠之后,按着伯父的说法服务两年的时间也快到了,他开始计划着回家了,这时的他还惦记着自己的女朋友,想着结婚的事宜。但是,人的计划不是天主的计划,人的想法也不是天主的想法。当他提出辞职时,修院的李新富神父却不放行。“现在回想起来,李神父的劝阻,也是我圣召的开始。”当时吕守德出于“听命”,又一次放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牺牲了自己的优越生活,割舍了自己的情感,选择了天主的旨意。
回家没有成功,这次吕守德被调到了汉口教区房产处工作。首先见到了董光清主教,董主教问他说:“你愿不愿意在这里负责教区房产事务呢?我教区的房产都基本收回了,但没有人管理、维修,所以房租也收不回来。”“如果我继续在这里做下去的话,薪水不能像在修院那样了,因为我还要成家立业。”此时的吕守德非常坦诚,把自己的现实状况实际需求很直接地告诉了主教,主教当即承诺每月给他开300块钱工资(这在八十年代初,已是很好的待遇)。就这样,吕守德又工作了两年之后,有一天董主教问他说:“你愿意做神父吗?”这样的话一下子把吕守德问蒙了,怕真是天主召叫,所以不敢轻易否决,因此他回答说:“我考虑考虑吧!”在他小的时候对做神父有一个概念,那就是挨批挨斗,因为他亲眼目睹过伯父挨斗的场景。他说:“当时我就想,我会不会挨斗?同时我也想到了和我已经相处3年的女朋友了,而且已经订了婚,一方面考虑到她对我做神父会是一个什么态度,一方面我自己的情感能不能割舍。如果我不做神父这是不是跟天主作对呢?”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内心激烈的斗争。吕守德没有贸然做出决定,而是一直在寻求天主的旨意,他说:“如果天主在这个时候召叫我,无论我做出多大的牺牲都在所不惜,因为天主安排的为我才是最好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走在天主的旨意中。同时我还有一种思想,有圣召不随,天主不降福。”为了分辨天主的旨意,他和老乡专门去了一趟上海佘山朝圣,一住就是一星期,他说:“奇怪的是,在这一周中有很多人对我说:‘你如果没有结婚可以做神父呀!’当时我就想,这一定是天主借着这样的劝说在召叫我,否则大家互不相识,怎么都会对我说出同样的话呢?而且有好几位老修女见了我就叫‘修士’,我便和他们解释说我是教友,可她们说如果还没有结婚可以进修院,之后当神父呀。”吕守德确定自己被主所召,当即下了决定说:“我一定要走圣召之路,而且一定要走到底,绝对不能走一步看一步。”通过深思熟虑,他终于做出了最终的选择。
五、告别女朋友
从上海回来后,吕守德便把这个抉择告诉了家人,家人在天主的旨意面前也选择了服从和支持。之后便开始琢磨怎么去和未婚妻说,当时未婚妻也是做生意的,并且还是一个车站旅店的老板,各方面都很优秀,也是一个热心的教友。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吕守德感觉挺为难,但是在未婚妻和天主的召叫之间,必须选择一个。忍痛割爱也要让主旨承行。他说:“当时我想,万一她不同意我的决定,我也要坚持我的选择,既然天主召叫了我,他自会有办法。”于是,吕守德去了未婚妻的家里,把自己要遵行主旨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向对方解释,未婚妻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低下了头一言不发,内心的挣扎可想而知,吕守德说:“她很不情愿,这样的反应非常能够理解。”但是,未婚妻最后割舍了自己的爱情接受了吕守德的决定。
六、走进修院
圣召之路铺平了,接下来就是选择教区的问题了,有人问他加入哪个教区时,他回答说:“为我来说,哪个教区都一样。”他虽然属于宜昌教区,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所在的汉口教区(汉口教区当时非常缺少圣召)。1986年吕守德走进了汉口备修院,然而从一个工作环境转入一个学习环境,从一个多年的工匠、生意人、老板,转变为一个学生,这给吕守德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他说:“当时我很不习惯,一点都找不到学习的感觉,坐在教室里很不舒服,一时很难适应。但我告诉自己,这种感觉是一定会有的,我不能因此退步,要抓住生命中最重要的,既然决定了就要去做,既然选择了就要去走,并且要去慢慢适应这种生活。有困难可以去解决,这不能成为放弃圣召的理由。”于是,吕守德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表,督促自己学习。在天主恩宠的助佑下,终于走出了这种困境,而且学习一直很优秀。
1989年,汉口修院由于各种原因被解散了,于是他被教区送到了“中南神哲学院”。当笔者问到在这里有没有遇到挑战时,他说:“我的性格非常听话随和,无论与长上还是和同学之间都没有太大的挑战,几年的时间很顺利地过来了。”1993年,吕守德被祝圣为神父,走上了神圣的祭台,开始了自己的牧职生活。
吕神父在中南神哲学院备课
七、听命工作
被祝圣之前,董主教曾经问他:“圣神父之后有什么想法?”“让我去乡下做个本堂神父就可以了。”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然而圣神父之后,他被留在了中南神哲学院教授圣经,吕神父说:“我本来不喜欢教书,即使教书我喜欢的是哲学,对圣经不太感兴趣,但当时主教看得是哪一科缺少老师。当时自己在圣经方面也没有什么培育,更没有什么深究,凭自己的力量感觉不能胜任。”当吕神父向主教表明这些之后,董主教回答:“这是董事会的决定,至少先干两年再说。”事已至此,吕神父没有希望落空的沮丧,更没有坚持自我的想法,他唯一选择的又是“听命”。人们常说:“听命显奇迹”,圣经上也说:“听命胜于祭献。”(撒上15:22)可以说“听命”贯穿了吕神父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也成就了他生命中无数个精彩。
在天主的助佑下,在自己不懈地努力中,吕神父在教学的工作上收获颇丰。
作为基督的门徒,“听命”是一个突出的特色,也是应该持守的一个方向。基督听命至死,且死在了十字架上,是听命让耶稣完成了天主交托给他的救赎使命。作为修道人,吕神父在听命中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八、教书体验和所得
吕神父说:“教书就和做家具一样,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发展得更好,同样教书要有自己的一套系统,才能把课讲活,吸引学生,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的一套理论,是从经验和学习中不断积累出来的。吕神父教书的第一年,感觉很累,一方面没有深厚的圣经基础,一方面没有经验,而且一周12节课的强度,一学期下来便得了神经性的胃窦炎。吕神父开始想办法放松自己,利用假期去各地旅游、参观教堂、到一些修生的老家,了解他们的家乡等。一年之后,因着班级的合并,由一周的12节课改为了6节课,这样工作量也就比从前降低了,一段时间之后,胃病也渐渐地好了。两年之后,董主教决定让吕神父继续教书,他又是“听命而行”,一干就是21年。他说:“我们活着就要为天主争口气,努力地在自我牺牲中去彰显天主的光荣。”在此期间,吕神父积累了经验,写了不少书。
作为一位教授,他认为除了要拥有自己的东西以外,培育的方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所有培育方向都应迈向一个天地人合一的目标。人与天主的关系很重要,人与人的关系同样也很重要,人与人的关系不和谐,人与天主的关系也不会好,可以说,人与人的关系是人与天主关系的一个试金石。同时,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因为大地是天主所造,大地也是人类之母,人出自大地,生活在大地之中,将来还要回归大地(创3:19),爱人就是爱天主,同样爱自然也就是爱天主。吕神父说:“天主教的信仰就定位在一个爱的‘关系’上。”
他认识到,教育的内容也要把家庭作为重心,家庭好了,孩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环境为孩子的将来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从小培养孩子的信仰也非常重要。孩子是教会的未来,也是社会的未来,而家庭又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母亲又是对孩子成长影响最深的,因为孩子和母亲接触的时间最长。
吕神父除了给修生们上课之外,暑假期间还担任着修女们的培育工作。他说:“修女们很辛苦,做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很多修女都工作在又脏又累的岗位上,例如养老院、孤儿院、麻风病院等,在堂区也是服务在福传的第一线,但是她们却很少有接受培育参加学习的机会,我觉得修女们以后的培育也应该被重视起来。这些不仅是她们自身所需要的,也是为让她们的工作做得更出色。”
课余时间与修生们打乒乓球
九、神父的著作
吕神父除了教授圣经之外,还把自己的心得写成了著作。2005年编著了《马尔谷福音诠释》,2007年编著了《若望福音诠释》,2008年编著了《宗徒大事录诠释》,三本书在中南神哲学院内部出版,2009年《若望福音诠释》由上海教区光启社出版。现在正在编著《玛窦福音诠释》和《路加福音诠释》。书中,在每一段福音之后都有一个牧灵反省,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很强,很受修生和教友们欢迎。
2008年时,吕神父萌生了一个想法,为让教友们度一个更好的信仰生活,每一个年龄段的教友都需要专门的培育,然而现在国内还没有这样一套教材,于是他闲暇的时候便开始构思这套教材。按吕神父的设想:
10-14岁需要的培育是:信仰的基本概念和对教会的简单认识,以及祈祷、圣事礼仪,包括与天主的关系等基本培育。
15-17岁,除了加深对信仰的培育,还应着重帮助青少年如何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男女的关系。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叛逆心最强的时候,需要的培育是,跟父母、同龄人、领导等处理好关系,纠正他们错误的方向,针对他们的叛逆心理,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疏通渠道。
18-25岁,这是人生的重要年龄段,应帮助男女青年培育一个成熟的信仰。引导他们如何借着信仰处理好爱情的关系,并建立家庭,同时要明白做父母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家庭在信仰和教会中的地位。
26-35岁,这个阶段的人已经成家立业,而且已经为人父母,应该给予他们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让他们认识到教育对儿女的成长至关重要,方式不对,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对孩子的信仰培育,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6-45岁,在这个阶段,父母们要学会放弃对孩子的所有权,不能据为己有,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到儿女的夫妻感情。同时这也是中年情感危机的一个阶段。如何处理好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培育方向。
吕神父说:“把《玛窦福音诠释》做完后,就开始编写这不同年龄段的系统教材,希望在天主的助佑下,能早日完成。”
愿天主降福吕神父和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