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看了很奇怪,上前问她在干什么,女人回答说,坟里埋的是自己的丈夫,活着的时候两个人感情甚笃,丈夫死了也不舍得撒手,留下遗言说他死后如果她想改嫁,要等到办完丧事坟土干了才行。
我依稀记忆,文革前,父亲在高挂的祖母遗像前,点上两支白色蜡烛,要求我们双手合十,或者跪下,或者祈祷。那时,我们感到神秘和好玩,这是父亲用自己的言行对我们子女信仰潜移默化的启蒙。
——我一个极爱圣父,全心服从父旨的儿子,竟被他的父所遗。
然而,他的文化融合方式在耶稣会内外都遭到反对,为此,他于1609年出版了《辩学遗牍》来维护自己的观点。然而,对其文化交流方式的争议在他去世后有增无减,并最终促成了康熙年间的中国礼仪之争。
时人称其“收养遗婴甚众,为之觅佣乳,置义墓”。自1675年至1696年,育婴所共收救弃婴5480名。
以下是萨米专门为他自己的葬礼当天写的遗信,在他死后寄给了他的父母。这段文字是生命的赞歌,也是了不起的信仰见证。(下面的信的内容很长,但相信如果你能耐心把它读完,一定会受到很多启发。)
这里葬有韩宁镐主教、赵凤梧主教、福若瑟神父(的圣髑)等历代神长。教友们临时为郭神父的遗骨和遗灰制作了一个小型棺柩,以便下葬用。
第五张图是遗像前的祭祀。祭品包括羊、鸡、猪,鸡居中,羊居左,猪居右,配以茶水、糕点、鲜花、香炉和蜡烛。
在澳门大三巴合影澳门圣老楞佐堂感悟朝圣真谛温情、感恩相伴我们朝拜圣堂,敬礼圣髑,在5天的时间里,共拜访了8座圣堂,参与了徐麒方神父和周伯泉神父在香港主教府(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香港九龙尖沙咀玫瑰堂、广州石室圣心堂
在罗马的威尼斯广场,也有座马尔谷大殿,里面有马尔谷圣髑,每次路过,就想进去坐坐。今年过马尔谷瞻礼,没人请我,我自己去与主教神父们共祭,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