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极爱圣父,全心服从父旨的儿子,竟被他的父所遗。
然而,他的文化融合方式在耶稣会内外都遭到反对,为此,他于1609年出版了《辩学遗牍》来维护自己的观点。然而,对其文化交流方式的争议在他去世后有增无减,并最终促成了康熙年间的中国礼仪之争。
时人称其“收养遗婴甚众,为之觅佣乳,置义墓”。自1675年至1696年,育婴所共收救弃婴5480名。
以下是萨米专门为他自己的葬礼当天写的遗信,在他死后寄给了他的父母。这段文字是生命的赞歌,也是了不起的信仰见证。(下面的信的内容很长,但相信如果你能耐心把它读完,一定会受到很多启发。)
这里葬有韩宁镐主教、赵凤梧主教、福若瑟神父(的圣髑)等历代神长。教友们临时为郭神父的遗骨和遗灰制作了一个小型棺柩,以便下葬用。
第五张图是遗像前的祭祀。祭品包括羊、鸡、猪,鸡居中,羊居左,猪居右,配以茶水、糕点、鲜花、香炉和蜡烛。
在澳门大三巴合影澳门圣老楞佐堂感悟朝圣真谛温情、感恩相伴我们朝拜圣堂,敬礼圣髑,在5天的时间里,共拜访了8座圣堂,参与了徐麒方神父和周伯泉神父在香港主教府(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香港九龙尖沙咀玫瑰堂、广州石室圣心堂
在罗马的威尼斯广场,也有座马尔谷大殿,里面有马尔谷圣髑,每次路过,就想进去坐坐。今年过马尔谷瞻礼,没人请我,我自己去与主教神父们共祭,其乐融融。
弥撒结束后,我带吕姐参观、介绍教堂,虽然吕姐到上海多次,但来这个教堂还是第一次,她很激动、很新奇,特别是我告诉她,教堂里有先教宗保禄二世的圣髑,还有圣女德肋撒的圣髑,她更是虔诚祈祷不疑,古老的教堂内部装饰的美轮美奂
遗书中交待,假如自己为了讨要教产而受伤或致命,家里决不和教会要一分钱。她让儿女们一个个签字。正如宋志英所预料的,讨要教产工作非常艰难,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很多,把着东西谁都不想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