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死亡的超越圣母升天的奥秘,更指向一种对死亡本质的深刻转化理解。礼仪中《献礼经》的祷词这样祈求:“求祢使我们常思念天上的事,好能将来与荣福童贞玛利亚同享永恒的光荣。”
二、耐心与祈祷,胜过急躁与责骂奥斯定年轻时,聪明却放荡,沉迷享乐,还追随异端摩尼派。母亲莫尼加并没有说:“算了,这孩子完了。”她流泪祈祷三十年,哪怕看不到结果,也没有放弃。
二、大自然的启发:蒲公英的种子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想想蒲公英。它的花朵不起眼,但风一吹,它的种子便轻盈飞翔,到处落地生根。蒲公英从不挑地方,不论是在墙角、石缝、田地,只要有一丝土壤,它就能成长。
二、福音结构:三重“失而复得”的喜乐在圣路加福音第十五章,耶稣用三个比喻来回应法利塞人对祂“接纳罪人、与他们共餐”的不满:1.失羊的比喻一个牧人,丢了一只羊,撇下九十九只,去寻找那一只。
(梵二会议,《牧职宪章》79号)。为此,我以人的尊严和国际法的名义,再次向掌权者重申教宗方济各的警示:“战争永远是失败!”以及教宗庇护十二世的教导:“和平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战争却可能失去一切。”
二、福音大意解析耶稣讲述一个故事:一位管家因管理不善,被主人辞退。他自知无力讨饭、挖地,于是灵机一动,宽减欠账人的债务,好为自己赢得将来的接济和人脉。他聪明地把眼光放远了——不是眼前,而是“事后”。
其实天主把人结合的心意已非常清楚,只是人将这心意曲解,舍本逐末,取易舍难,把天主的信息误传,人若不意识身处的境况是这样的——人单独不好(创二:18),人无法个别独立存在;个人的家庭
其分析立足于大公教会的传承训导和梵二文献等文件基础之上,值得关注和重视。请大家以祈祷与教宗方济各推动的对话修和努力而同行。前言 天主教会是由耶稣基督所创立,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
他的用意一则在他“死而复活”之后,可以透气不至闷死;二则是用此气洞通过一条绳索,一端系于死者的手上,一端穿过孔洞系在特制的铃铛上,死人如果复生,只要稍稍一动铃铛便会发出响声。闻声自有来人,命就有救了。
它激励我不断发下自己,寻求天主和他的旨意,在祂内我被改变被圣化二、黑暗之路。在生命中,人皆有之的经验。从旧约的约伯、亚巴郎到新约的圣若瑟、圣母、耶稣。教会的圣人人人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