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隐含在方济各教宗所说的“相遇”中。教宗强调,相遇首先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并在互爱中达到圆满。但他也坚持认为,当一个社区积极与另一个社区接触,承认他们的价值观和权利时,这种相遇可以在社区中进行。
这预示祂对每个人、尤其“隐修灵魂”的关照。「其中的一位说:‘到明年这时候,我必要回到你这里来,那时,你的妻子撒辣要生一个儿子。’」
1930年2月14日,他创立了主业团的女分会;1943年2月14日在主业团内创立了圣十字架司铎会。主业团于1950年6月16日正式获得教廷的批准。
1999年全村332户,1100人(男551,女549)。每户年纪大的种柑桔,年轻人农忙时帮忙。
——教宗5月8日接见女修会总会长国际联合会的800名总会长时说教会需要的是使徒热忱,不是当摆设的基督徒。
笔者本人也有幸接触过德肋撒姆姆,那是1992年,笔者还是佘山修院的修士时,德肋撒姆姆访问上海,并造访佘山修院,我们一起在山顶参与弥撒,之后,她在修院的小圣堂给我们用英文讲话,并由当时在修院授课的香港宝血会的刘赛眉修女给我们翻译
接着,信友们走进圣母广场大殿,下午5点左右,是每天例行的下午的弥撒,我们朝圣团的三位神父和二位外国神父共祭,弥撒前,在一位修士的指导下,有一层楼高的巨大管风琴凑起美妙动听的圣歌,太好听了,可以讲,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好听的声音
本文是由TherAsia机构邀请在意大利读书的伯铎修士从意大利原文先译为中文;两位“信德”编辑根据英译对中译文做了校对和润色。在此一并致谢。
有一位在巴黎留学的修士曾向我表示道,他在欧洲感到很孤独,因为在一些大瞻礼,如圣母升天瞻礼等,不像他以前在中国的乡村那样,全村大事庆祝,感觉信仰好像是失去了根。
下午14:44,极度虚弱的母亲在神长教友和修士修女的陪伴及祈福中进入了弥留之际,我和嫂子抱着母亲的头,拉着母亲的手,母亲轻轻地吐出最后一口气息,去了她一生向往的天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