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耀文主教主礼,成世光主教、王愈荣主教、刘丹桂主教及近六十位司铎共祭,全场一千五百多位教友齐唱诸圣祷文,为他们献上最虔心的祈求。
当天的弥撒曲选取了当地耿辉老师创作的二部《献礼弥撒》,150的合唱团创造出了特别神圣的意境,给每一个参礼者极大的熏陶。
数日后老人病情加重,为妥善起见,铁祝从东堂请宋神父来医院,补了三件入门圣事礼及临终傅油圣事,此时病人完全清醒,无一丝痛感,一星期后平安地离开了生活80载的尘世。
弥撒进行到圣道礼高峰:神父讲道。由于屋小,教友少,客观上拉近了神父与教友的距离,没有了大堂口神父高高在上的威严。教友们也坐得很近,讲究不来“男右女左、授受不亲”的规矩。
拜苦路后会举行纪念救主受难仪式:福音选读耶稣受难史,有大祈祷词,拜五伤和送圣体礼。礼仪结束后会将苦像放在祭台前,供教友们拜五伤和默想耶稣苦难。4月19日圣周六白天没有弥撒,一直到复活节夜间礼仪。
费利蒙华人教友团体参与主日弥撒时,在圣道礼中,本来最能体现教友主动参与礼仪的答唱咏部分,大家多是采用念的方式,即使是唱,其所用的曲子也是以美国当地教会音乐居多,只不过是把英文翻译为中文来用罢了。
不过,梵二大公会议以后,教会回到了教父时期的讲法,就是与东方礼的看法相同,主教才有完美的铎职,主教的受祝圣是一件圣事,所有与普世教会相通的主教是主教团的一员。
餐后回到会院,他又兴致勃勃地带我参观他收藏的一幅幅东方礼圣像以及一尘不染的房间,回忆他在华的美好岁月……他没有任何的怨言,只有美好的祝福及希望。
德礼贤称之为《教理对话》,此书概述了利玛窦来华期间与文人学士谈话的内容。该书明显地具有福传性。
割损礼是犹太人的古老习俗。若苏厄书第五章2-9节“上主命凡在旷野中未受割损的男子,都必须受割损。”因此,犹太人非常重视割损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