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都实践着小小的信仰使命:在我们的环境中、在家庭里、在亲友中、在我们所到之处。教会不单只有宗徒,还有许多其他的职务、各种事奉天主的方式。
福音中耶稣虽然分别讲到“福传”和“接待”,可是,今日的基督徒要同时兼具“福传”和“接待”两种使命。
然而,对于经历了“爱的责任”,“爱的使命”和“爱的重担”的父母等“爱的实践者”而言,爱,却是包含着血与泪的挣扎。
如果主教做出这样的邀请,被邀请的人就会有一种使命感,读书的时候,就会把将来的工作和使命放在眼前,就会增加学习的动力。
因为人们对礼仪的需要很多,但在台湾学礼仪的人却很少,如果别人带着使命来请教你却得不到答复,就是对不起人家,所以总要去服务。再说,我们学礼仪也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使命。
在这个进退两难的境况下,教会必须重新去反省自己存在的基础、意义和使命,也只有如此,普世教会特别是中国教会,才能在这个多变、复杂且多元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坚定不移地、信心十足地向前发展迈进。
无论哪次调遣,也无论是多么困难的使命,他都会本着服从的精神毫无怨言地接受。做牧者期间,他模仿圣鲍荣茂召开了教区全体大会,拜访了各个堂区,并以其一贯的谦和与朴实的风格受到整个教区信友的爱戴。
1937年底,在八路军中作战地采访的史沫特莱返回武汉时,接受了朱德赋予她的特别使命:到大后方发动为八路军的抗日募捐活动。史沫特莱在八路军时,也痛感到八路军将士遇到的重重困难。
在神父们的身上让我感觉到有信德的人就是不一样,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在生活和服务中所流露出来的喜乐,俗人认为最好的东西他们都没有,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好似一无所缺,我想一定是他们的价值观与众不同,他们认为与主同在、实践使命
以婚姻为例:起初,人的婚姻由天主钦定,天主为亚当创造的女人亚当认为好,并且婚姻界定为管理世界万物和传生人类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