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说,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人奥妙形态的暂时性的改变,他将以另一种独特的形态和方式,继续并且永远存在宇宙之中。由此看来,死亡实际上只不过是人生命的刚刚开始。
教宗继续说:“基督是一切的中心,是圣经和圣传的中心,是教会的中心,是世界和宇宙的中心。
人世间最美丽的是善良的心灵,宇宙间最宽广的是博爱的胸襟,愿人间多一些同情和悲悯,少一些冷漠与麻木。
不久,台湾《宇宙光》杂志便约请周联华撰写《新儒家与基督教的对话》,作为对蔡仁厚文章的回答。但是在涉及道德、人格的问题上,这篇“对话”似乎只有退守之势。
为此,天主举扬了祂,使祂成为宇宙之主。耶稣是主!耶稣藉着祂的死亡与复活,为所有人指出了生命与幸福的道路:这条路就是谦卑,包括了受淩辱的谦卑。这是引领人朝向光荣的道路。
在这里我们读到,天主创造宇宙和一切生物後,造了祂的杰作,即按祂自己的肖像而造的人,《创世纪》写道: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创一27)。
从中让教友们了解,万物都是天主一命而成,宇宙的一切都来自天主,而人却自作聪明,辜负了天主的大爱,妄自菲薄,不守规诫,犯了大罪,被天主赶出了乐园,从此,人类必须依靠劳苦和工作才得以生存,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那永远的福乐
只有彼岸才是永生,而获得永生幸福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信仰宇宙的创造者,必须信仰彼岸的存在,并为此而努力。
天主赋予天地日月以及整个宇宙运行的法则,才使人类的存活成为了可能。
也的确,就如圣史若望所写的,那个安息日是个大节日(若19:31):历史上最大的节日,因为在这一天安息日的上主(玛12:8)完成了创造的工程(参见创2:1-4a),把人和整个宇宙提升到天主子女光荣的自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