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要求学生一定成为教徒,因为在美国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学校把宗教作为培养学生品德和操行的途径,来丰富和强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所有的教会学校校园内都有设教堂,教堂成为学校集会的重要场所。
儒家文化中,强调修身之道在求至善,要达到至善之道,就要求常作反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因此人人都可以直接向主耶稣求得罪的赦免,同时在圣经中我们也很清楚看到,在主升天前,他也将赦罪的权柄交给了教会,由宗徒及宗徒的合法继承人,也就是神职人员(如主教、神父)来给罪人赦罪。
这份深恩厚情亦要求我们每个人欣然接受它,且把它转化为信仰,终生持守。由于爱需被接受,亦要分享,同样,耶稣的所有弟子都要成为门徒,把福音传扬到世界各地,直到今世的终结。
所以我告诉你们:你们求,就会给你们;你们找,就能找得到;你们敲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那求的人,必得到;找的人,必找到;敲门的人,必给他打开。你们中有哪个父亲,儿子向他要鱼,却给他蛇呢?
我就跪在地上求主说:“主呀!我赞美你、感谢你、求你怜悯、我全心信赖、依靠你,求你告诉我到哪里去寻找你……”当天晚上我就梦见一个很慈祥的老人坐在我的床边上,对我说了一句话:“你去信天主教。”
有人对圣经某些真理不明白,这是很自然的事,可以暂时保留,谦卑求教于人,或直接求圣神启示,不应当抱着骄傲的态度去怀疑。
加以我处有北京南堂的《御制天主堂碑记》、徐光启的《辩学章疏》、方豪的《立教之道》、叶德禄的《公教作家的培养》、陈垣的《教海一楫》,尤其是马相伯的《上教皇求为中国兴学书》,及英敛之的《劝学罪言》和成世光的
也总是在把握着艺术的规律,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我们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但一定要保持教会艺术中传统法则的统一性,既要有民族化,更不能丢掉普世化。
我们的祈祷不是要天主去改变世界,而是在信仰中学会交托,求主来安排一切,求主赐给我们力量去承受去担当天主要我们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