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传教,是走家串户地去敲门,进屋就坐上炕头儿。但是在城市里不宜这样做,现代都市接待客人只在客厅里,甚至有的要到公共场所去坐,到外面去喝咖啡。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方豪神父,在他的1947年暑期传教研究会上的发言《立教之道》中,也曾慷慨陈词,据理力驳鄙视我国文化的谬论。
亚松达的生活是信德的生活,成为“圣体”的生活,从圣体的生活中涌流出了服从和传教的动力。
他相信,现在是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融合的最有利时机,“因为我们可以公开地讲信仰和传教。”
可都这样想,谁还当神父传教啊?其实神父的奉献就是妈妈对天主的最大奉献啊!家庭的模范爸爸弟兄三人,妈妈是长媳。在公社时我们一家17口人在一起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人常说,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也开始以开放的文化心态,客观而公允地来认识和评价西方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事业,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成就和贡献。西方现有的汉学或中国学,就是由他们创始并奠基的。
自从回到堂区以后,李神父始终保持着神贫克苦的作风,不论出外下会、传教、或家访,他总是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被教友们誉为“骑自行车的宗徒”,神父穿衣吃饭也是简简单单的,从不奢侈浪费。
当地教友热心传教,建筑圣堂的事迹使大家深受感动。(何忠林王新民郑金瑞陈果毅周宝光文秉清柯言)
张仲军神父,38岁,姊妹四个中排行老大,自小立志跟随基督,初中未毕业就跟着老神父到处传教,后来进了修院,终于圆了神父梦,成为白水堂区建国以来第一位天主教神父。
潭维新(Noe-JosephTacconi),1873年生于意大利北部巴维亚,为米兰外方传教会会士。他1902年到达开封,1940年67岁退休,回罗马养病,1942年病逝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