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此处也解释了基督的服从同服从尘世的偏见间的区别,在尘世上谦虚一词是句空话。教宗说:“聆听天主的话,服从天主,与在外界的迫使下失去自己毫无关系。只有进入天主的愿望才能达到我们的真实身份。
让人认识到,虽然人生活在尘世中,但不为物质所迷恋,因而去追求一个圣洁的生活。基督徒青年也不例外,他们亦有这种物质享乐的倾向,因而认为在今日中国弃俗修道根本没有前途。
故此路加展示我们,天主不是伴着冠冕堂皇的宣告进入尘世。祂不在喧闹中彰显自己,却谦逊地展开旅途。谁是这事件的首批见证人?
信仰使我们脱离了必须承认一切到此为止的恐惧,不再恐怖的承认宰制尘世的苦难和不公没有任何救赎。”
想一想福音中两位伟大的老人,西默盎和亚纳:他们从不厌倦地等待着,并且他们看到了他们因与默西亚相遇而被祝福的最后一段尘世旅程。他们认出了默西亚就是被祂父母带到了圣殿耶稣。
呼唤皈依在梅久戈耶圣母的讯息中,我们发现“一个不断邀请人们放弃世俗生活的方式和对尘世财富的过度依恋,以及总是呼吁人们皈依,好使世界获得真正的和平”。呼唤皈依是梅久戈耶讯息的中心。
当教会陷入“纠缠不休的组织、尘世计划”时(通谕第88号),圣心正是回归“福音具体概述”的指南针。四、为爱而爱:从个人虔敬到社会友爱的转化通谕最震撼的突破在于揭示:圣心敬礼的本质是社会性的。
在教宗本笃十六世远离尘世消失在祈祷的围墙内之前,世界需要听听教宗对这些年的经历作一番回顾。
当我们结束这尘世的旅程之时,必能和广大被选者光荣地进入天上的耶路撒冷。如果全世界各族人民都领洗入教,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基督徒的话。
还有一些家道富有但不恋尘世的虔诚之士,其中有一位叫尼苛德摩,他是一位年高德劭的法利塞人,他并不太看重钱财,常常暗中施舍穷人,而且在很多场合为弱小者伸张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