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圣体圣事虽然表达圣事生活的圆满,却不是对完美者的一种奖励,而是对软弱者的一种慷慨的医治途径和食粮。教宗表明,天主的子民,教会必须持续不断地更新自己,好能越来越忠于基督。
(训3:11)天主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之后,人就有了灵性上的饥渴,就会追求永恒的价值,就只有在天主内才可能满足对完美世界的渴求。所以跪拜魔鬼,背离天主,就是脱离永恒的幸福,走向无尽的烦恼。
因为主人知道“莠子”在抽穗之前与小麦无异,除非是内行人,否则很难辨别出来,若要在成熟之前拔除“莠子”,很可能错拔“麦子”;或至少将伤害到麦穗的根部,反而影响麦子的完美饱穗。
当然,生活并非尽如人意,但仍需要我们去爱,墨子说:“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完美。”为此,《传习录》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这个“心”我想就是爱心,因为只有爱才是完美的。
尽管圣体圣事本身是完美、完整的、无瑕的,但在我们任何人身上,领受一次圣体不会立即发挥作用。正如信仰的宣认必须是持续的,而且需要实践以让信仰成长。频繁性能达致最佳效果。
设计到最后,觉得这太完美,不符合现实,应该设计一些残缺,设计什么样的残缺呢?穷?丑?挫?都觉得不好。随着不断的想象,最后发现,残缺设计的越壮观,展现的生命的意义和能量越让人惊叹。
我们既然走进这信仰之门,当然相信的是天主,依赖的是耶稣,但是我们也看天主派来的牧人,因为他们是天主特别拣选的,他们身上应该有我们渴望看到的基督之光,他们应该是与耶稣基督完美结合的个体,他们应透过谦卑的服务
(罗14:17)因此,完美和完整的义德仍是在历史之上希望达成的目标。(迦5:5)基督徒的义德要求他们的生活方式应该与基督的死亡与复活相符合,也要与基督的救恩工程中流溢出的圣神中的新生命相符合。
那些远离福音精神的人,他们需要看到有人敢于遵照耶稣所显示的完美人性来生活。那使基督信徒团结在基督内的基本因素不是成功,而是善,越是有更多的人认同这个善,这个善就越为真实”。
如果我们的教育、社会的价值观乃至评断人的标准,都不断地强调名次、位阶与年收入,扣掉有幸能够符合这些标准的人,剩下的芸芸众生如何平衡人生本来就会有的不完美?如何接受饼干发到你时刚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