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那曾经令我们以之为傲的有着悠悠五千年深厚历史积淀的文明古国——我们的家园——自上古以来的醇厚风尚仍可见于古诗文物残片之间,可谓唐宋盛世的华丽与恢宏,袅袅余音其韵尤存
(汉译第12页)这就是325-381年《尼西亚-君士坦丁信经》(简称《尼西亚信经》)所持定的教会论教义原则,并被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教会传统创建者马丁﹒路德(《大小教义学问答》)、菲利普﹒梅兰希顿(《奥格斯堡信纲
正如真福弗拉沙迪(PiergiorgioFrassati)所说:生活中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值得捍卫的宝藏;在长期的奋斗中,如果不去坚持真理,那么生活就不是生活,而是自我消亡(致伯尼尼的一封信)。
所以,尼布尔说:“人的精神的这种本质的无家可归是一切宗教的基督,因为处于自身和世界之外的自我无法在自身或世界中发现生活的意义。”
这个故事好到让西默斯·希尼(SeamusHeaney)为它写了首诗。...他的心灵中有距离吗?独自一人,在爱的深河中镜面清澈,他祈祷说:"辛劳却不求回报"。
正如天使向玛利亚报喜时,说出将诞生的婴孩的名字与头衔,显示耶稣就是天主许诺的默西亚,祂将重整以色列王国,并且永远统治所有民族。耶稣是真天主,又是真人。
(若一书三1至2节)圣若望宗徒告诉我们做天主的子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或凭证:即(一)必须圣洁自己远离罪恶;(二)友爱兄弟;(三)信耶稣为天主子、为默西亚。
今天的福音中,耶稣给厄玛乌两个门徒解释说:默西亚必须受苦才进入光荣。耶稣曾多次预言自己受难说:“人子必须受许多苦,被长老、司祭长和经师们弃绝,并且要被杀;但第三天必要复活。”
其实,两千年前,当主耶稣复活显现时,已经告诉了怀着同样问题的门徒们:“默西亚不是必须受这些苦,才能进入祂的光荣吗?”
在40天的旷野受试探之时,撒旦以饮食、虚荣和地位而诱惑他行施他默西亚的权威。耶稣一一抵抗其诱惑,断然拒绝了这些诱惑。这让我们明白基督的王权不是为任何个人性的好处,也不为自己显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