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信仰是生命,是爱与爱的交流,是心与心的相印,是人灵性的转变,那就让我们想办法把这生命传递给望教者,而不是“教育”给望教者。
理由有三:A.巴勒斯坦教友都知道圣母。B.当地女性之地位不被重视。C.门徒专注于耶稣的福音、救赎及复活,而对基督早年与圣母的生活所知有限。54-57年,圣保禄称“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儿子,为女子所生”。
从母亲口里知道,这位修士非常勤劳、谦逊,生活朴素,性情善良,为人处事和蔼可亲。他照看圣堂,打扫院落,领经,辅祭,接待客人,堂内事务一概全包。而且堂后面的十几亩苹果园,他也修剪,整理。
我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因缺乏粮食而生病或饿死,而另外有一部分人却在计划着如何减肥。我们基督徒属于前者还后者呢呢?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抱怨饭菜不合口味的时候,主在四处奔波,餐风饮露。
去到我的弟兄们那里去,”玛达肋纳接受了宣讲复活喜讯的使命,“我看见了主”,作为一个深信的人,作为一个被派遣者,作为一个向宗徒们宣讲复活喜讯的门徒,她在那时刻明白了耶稣在他永别那一天所说的话,“到那一天,你们便知道我在我父内
为的是让世界知道我们原是属于基督的。
那时候,我们总是躲着爸爸偷偷的哭,没让他知道病情,一直到他去世。我那时的世界一片灰暗!我常常想,这样的好人都要死去,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几乎崩溃,大病一场后,我就退学了。
因为方圆几里都知道我是由天主教家庭调教出来的一个知情达理又有爱心的好女孩。我公公是这个村的党员书记,处事公道与人为善,但终究信仰不同,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免不了在习俗上、红白礼事上发生分歧。
教宗指着圣女玛达肋纳说:“作基督门徒的人,就是在人性的软弱经验中知道谦虚地祈求基督的帮助的人。玛达肋纳曾被基督所治愈,然后跟随在基督左右,成了基督的威能和仁慈的爱的见证,这个爱远比罪恶和死亡更有力”。
我们知道教宗本笃十六世是教父兼圣师奥斯定的专家,他的这席讲话更具有权威性,尤其非常动人。教宗继续说:“圣妇莫尼加生于北非的塔加斯泰(Tagaste),也就是今日阿尔及利亚的一个基督信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