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教宗表明,「倘若我们偶尔感觉受到自我封闭的诱惑,抑或是当抱怨、抗议、批评或讽刺影响我们的行为时,我们要仰望圣母玛利亚,让她清除我们眼中的每一根木屑。
而一些批评和偏见却恰恰来自印尼,有些人认为我『接受了福音』,在另一个宗教中找到了安慰。但我从未重视过这些谣言。我一直努力去理解人们偏见背后的原因。
此前,教皇方济各多次公开表示希望与中国政府发展更好的关系,并避免刺激中国,包括未就人权问题强硬批评中国、拒绝见达赖。
教会历史上每一次教义上的发展都会引起共识或有建设性的批评,但也遇到阻力和拒绝。
相反教友的愤恨:为什么他们那么喜欢批评?为什么他对我所做的一切没有丝毫感激呢?相反同道的愤恨:为什么他当上了主教而我还是一个乡村的本堂?为什么他有机会出国深造,而我却没有呢?
教宗方济各提到,他关于“我们需要一个亚马逊教会”的言论受到了批评,当年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也招致罗马神学家们的反感,因为他主张将福音在中国“本地化”,“甚至接纳一些中国礼仪”。
(弗4:29)我们应以我们的言语创造灵性的空间,多一些鼓励、接纳、肯定和赞美,少一些抱怨、要求、批评和责备。
耶稣曾批评过我们:“你们祈祷时,不要唠唠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样,因为他们以为只要多言,便可获垂允。你们不要跟他们一样,因为你们的父,在你们求他以前,已知道你们需要什么”(玛6:7-8)。
我们不应害怕对话,相反,正是对抗和批评帮助我们保持神学不被转化为意识形态(“在意大利教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佛罗伦萨,2015年11月10日)。我们需要站在今天的十字路口。
日本宗教界和荷兰文致和基金会立即发表声明批评和谴责安倍的不义行为。这里引出了一个问题,面对社会不正义,宗教界是否该发出先知性的批判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