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的两个人从山盟海誓甜言蜜语到敲锣打鼓宴请朋客,经历热烈的爱情,新婚的甜蜜,继而要面对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家族成员的七嘴八舌,养育孩子昼夜劳累,日常辛苦操劳,满腔积聚的愤怒和失望,时常倾泻到最爱的人身上,变成了哭泣
当一位朋友在电邮中通知我这个悲剧时,正值寒冷的一月底,当时我正在美国依阿华州一个被玉米地所包围着的偏远小镇中的学校内读书;无可奈何的我只能一天好几次去校内的教堂静坐、祈祷、哭泣……自从二叔去世后,祖父改变了
就像每次死亡一样,我所爱的人中总会有人为我而哭泣,有人仍然难以相信,有人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想和朋友一起出去,在一起欢笑和开玩笑,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在2025禧年,我们被召叫如同玛利亚玛达肋纳,从“哭泣的花园”(若20:11)走向“弟兄的团体”,传报那使人获得新身份的喜讯:“我们的父”已接纳我们,“我们的天主”已成为我们的居所——真正的幸福。
2009年,王修女带着思高教养院的孩子们举办了一个夏令营活动,晚上孩子们都睡觉的时候,她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凄惨哭声,闻声走过去,发现一个孩子正在睡梦中哭泣。透过第二天的交谈,得知是她心灵的伤害太深了。
其实姐姐是不能哭的,她一哭,鼻子就会塞住,再加上她躺在床上,不能坐立,鼻塞往往更严重,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可是她还是忍不住为别人而哭泣。姐姐叫我和母亲找出我以前的那些童话书,给玉青阿姨拿回去教她儿子。
听神父兄弟说起守寡的母亲在未亮灯的房中哭泣,几乎可在对话中看到母亲的伤心及他们的挣扎。挚爱母亲的过世,对小丁打击很大;大丁看在眼里,尽是不舍。
,玛利亚没有抱怨哭泣,而是“把这一切都默默记在心中”,加纳婚宴中,耶稣对母亲的话:“夫人,为什么要管我的事呢?”(若2:1-5),耶稣传道玛利亚来特地来看顾他时,耶稣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兄弟?”
在自己心中利用想象建立一座没有门窗的独立隔舱(也可以画在纸上),这个隔舱没有任何干扰,只有自己的回忆和直觉,在这隔舱中回顾过去,找到伤痛,揭开伤口,为自己擦拭药水,在这隔舱中发泄仇恨,为曾经的童年伤害伸张正义沉冤昭雪,在这隔舱里放肆的哭泣呐喊
我们应与喜乐的一同喜乐,与哭泣的一同哭泣。天主的国并不在于吃喝玩乐,如同俱乐部一样,而在于义德、平安以及在圣神内的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