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福传,我想说在古巴许多地方,特别是在乡下,虽然没有教堂,却就成立了超过20年的传教之家。这是我们给它起的名字,实际上是当地某一平信徒的住家,我们在那里举办祈祷聚会、要理学习、查经分享等活动。
西墙有一个小窗户,但因为窗户外面1米多就是教堂的东墙,阳光是根本进不来的,不过,还好可以用来通通风。靠西墙放着一个双开门冰箱。冰箱旁边是一个电脑显示屏,从显示屏可以清楚地看到堂院和教堂内的情况。
在美国、加拿大的很多地区,教堂的生计难以维系,出卖、出租教堂的行为非常普遍。西方人的信仰危机与经济危机大有关联,很多国家也在担忧自己的信仰出问题。
尽管如此,这位来教堂祈祷又匆忙离去的挎着菜篮子的妇女却深深地打动了她。施泰因日后这样解释说:这是一件为我面目一新的事。在我去过的犹太教会堂和新教的教堂内,信徒们是为参加礼仪而去。
没过多久,教堂都被红卫兵关闭了。集会的祈祷已经不可能了。
1646年返抵杭州,并在兰溪建立新教堂一所,他在杭州、兰溪两地共居四年。1648年,在杭州付洗新教友250人,杭州教务发展迅速。
但是经过抗日战争及社会变革动荡,当时的教堂不复存在,神职人员先后在各种情况下离去,教会肢离破碎,教务处于瘫痪状态,一片凄惨情况,惨不忍睹。
1840年云南教区重新成立,1843年在盐津县的龙溪、成凤山、田坝头、叭耳岩等四地首先建立教堂,并设“主教公署”,第一任主教为法国人袁若瑟(1843年)。
父母结婚时正值文革,教堂被封,神父被关,所以他们没有领婚配圣事。后来神父被释放了,但教堂还没开放。于是,神父来到我们渔村,在一间宽敞的厂房里为十几对夫妇补行了婚配圣事。
(若二:17)根据教会传统习惯,教堂是举行礼仪的最佳场所,因为教堂庄严、华丽、宽敞,在此举行各种礼仪,能给人以神圣气氛和心灵真正的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