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与挫败、试探和考验中,她对天主的慈悲认识愈深,信赖愈笃;而慈悲的主一直陪伴她、指导她,领她进入他慈悲的深处。
有人曾告诉教宗,「他是从司铎对儿童的态度来认识司铎们:他们是否懂得轻抚儿童,对儿童展露笑颜,与儿童一起嬉戏」。教宗认为,「这很有意思,因为这代表司铎们懂得放下身段,亲近卑微的事物」。
我在想:天主认识我们,爱我们,因此,一切发生在我们体内的痛苦、爱、希望和悲伤,都会在我们的生命中成长成熟;曾经和我们一起生活过的母亲,总有一天会被接到天主的永恒之中。永生,是天主给我们的许诺。
女儿的回信,让我们了解了一位少女曾有的彷徨和痛苦,更让我们看到了她对天主很深的认识。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亲爱的女儿:今天是你的成人仪式。你长大了,不知不觉你已陪我们走过18年。
这样的认识并没有错,但远远不够。静静地想一想,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工作,而且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但是我们却最容易在工作中迷失,而这种迷失里面最核心的是意义的迷失。
25年,谈不上什么贡献和成果,但天主却借着我的这些艰难甚至是堕落给予我一个天大的恩宠——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软弱和不足。因此,我再也不愿也不敢离开天主,哪怕只是半步。
岁患肝癌的徐姊妹拉着传道员的手、抹着眼泪说:天主没有舍弃我,天主很爱我,我始终没有忘却天主,虽然老伴前两个月离开人世,对我打击很大,但我每天将病苦献给了十字架上的主耶稣,为罪人的回头、为教会的发展、为所有同胞能认识天主
充分说明,当一个人处于宁静状态中,对世间万物的本相都能得到更清醒的认识。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菜根谭》)亦如古语所云: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编者按,出自北宋晁迥《昭德新编》)。
在我真正明白了这句话中涵盖了我们认识天主真理的渐进过程。我们又想到教会在最初几次大公会议中为奠定基督信仰真理的基础,以天主圣三和基督学教义为起点所走过的行程。
身兼圣若瑟修院院长的李主教,在短片中亦鼓励各青年认识司铎圣召,特别在祈祷、在日常生活中,能敞开心怀,聆听和辨别天主对各人的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