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强调万物都有其目的和内在的善。在他的体系中,宇宙呈现出一种有序的层级结构,每个事物都朝着其特定的目的发展。
外在的教育、生活由校长管理,内在的心灵方面的事情则由校牧负责。辅仁大学现有11个学院,48个学系及研究所,学生2.7万余人,其中天主教教友500余人。
内在的力量本笃十六世通过他的通谕《天主是爱》(Deuscaritasest)让我们注意到这能创造文化的基督信德的力量,这源于天主的爱的力量和这追求正义的力量。
七恩使信徒温顺良善,爽快地随从天主的启发,使领受的人内在强健起来;就如武侠小说上说的,一个人突然拥有了几十年的功力一样;一个脆弱的人突然坚强了,一个愚昧的突然智慧了,一个幼稚的突然老练了。
教宗方济各引用教宗本笃十六世于二零零五年的话,指出「皈依」的必要性:「因为人心内在的沙漠也变得如此辽阔,所以世上的沙漠不断扩大。」
思维、行动,有时会让人始料不及而勃然大怒,首先阅读比较贴切的、浅显易懂的心理学书籍,客观的认识自己的情绪及对应的解决办法,例如《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夏山学校》、《父母皆祸害》、《治愈你的内在小孩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是一系列关于使徒热情、关于志愿,甚至是弘扬福音的内在热情的教理讲授。今天我们前往拉丁美洲,特别是委内瑞拉,去认识一位教友——真福若瑟·额我略·埃尔楠斯德·西斯内罗斯。
路加福音里讲述了一个浪子(路15:11-32),他要在世界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地方”的过程,人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挣脱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个浪子在世界的摸爬滚打中满身伤痕,他开始洞察自己的内在生命,开始对自己诚实
2.从道德成长的角度来看,信德是自律和践行善举的内在动力。信仰者因着对天主的敬畏和信靠,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循道德准则。
(二)内在转化的起点:“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播种仁爱”这一系列排比句,揭示了和平始于个体心灵的转向——不是要求环境先变得美好,而是要求祈祷者主动以美德回应现实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