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教会提出禁止祭祖仪式后,其发展随即遇到困难,并于朝鲜王朝(1392-1910)期间,在一八零一年遇到首次大规模教难。
礼仪之争后,教廷虽对祭祖做出了更为本地化的牧灵指引,但就祭祖与尽孝之间关系的解释仍嫌不够清晰,乃至今天,每年追思已亡日及炼灵月,神父们的讲道大多还是停留在末世论层面,较少将教会的追思传统与中国慎终追远的孝道思想加以联系作出神学诠释
礼仪之争后,教廷虽对祭祖做出了更为本地化的牧灵指引,但就祭祖与尽孝之间关系的解释仍嫌不够清晰,乃至今天,每年追思已亡日及炼灵月,神父们的讲道大多还是停留在末世论层面,较少将教会的追思传统与中国慎终追远的孝道思想加以联系作出神学诠释
礼仪之争最初仅仅是天主教内部对中国祭祖祭孔礼仪的争执。这种争执不仅涉及到当时的中国,也涉及到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当时的东南亚诸国。
于是乎,就又想起南怀仁、汤若望他们那时的礼仪之争了,教会因为禁止祭祖而颇受今人的诟病。然而,看看今天人们孝亲念祖的方式,恐怕400多年前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2.台湾天主教祭天敬祖1974年12月29日中国主教团颁布的天主教祭祖暂行礼规(台湾)确定了基督徒祭天敬祖的实质性意义。
1650年,被委任为中国耶稣会传教团代理人,写了《中国耶稣会教士纪略》,赴罗马教廷为中国礼仪辩护,最后以他的见解获胜,罗马教廷事后颁布敕令称,中国教徒的敬天祭祖尊孔等礼仪只要无碍于天主教的传播均可照旧进行
说起,与新教友探讨祭祖敬祖和一些信仰课题。聚会结束前设敬师环节,来自各堂区的慕道团导师及陪谈员从夏主教手中领受纪念品;聚会前后多个团体设置摊位推介宗教书刊及灵修培育。
1707年,多罗在南京发布“祭孔祭祖”禁令,康熙大怒,将其押送至澳门。1804年(清嘉庆九年),罗马教廷任命在钦天监供职的遣使会士毕学源为南京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