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称这一年的循环为礼仪年度,或简称为「礼仪年」。但此礼仪年是以将临期第一主日开始,分为将临期、圣诞期、四旬期、复活期、常年期,并以常年期第三十四周做为结束。
教会称这一年的循环为礼仪年度,或简称为“礼仪年”。礼仪年由将临期第一主日开始,分为将临期、圣诞期、四旬期、复活期、常年期,并以常年期第三十四周作为结束。
中国内地教会用20年时间培育了一批礼仪学人才据信德文化研究所的调查统计显示,截止到2011年11月15日,中国天主教内地教会攻读礼仪学的共有21人。
1991年,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首次向菲律宾保禄六世礼仪学院派出了第一批两位神父,接受为期三个月的短期进修(7至10月)。其中的一位就是来到我们中间的姚顺神父。
教宗礼仪处负责编辑并出版了第二版的《教宗殡葬礼仪规程》(OrdoExsequiarumRomaniPontificis),该书于2024年4月29日由教宗方济各批准,新版印刷文本已于11月4日呈交教宗。
,接受和实践,教会的礼仪就必须进行某种程度和形式的本地化了.礼仪本地化是教会礼仪进入一个文化的必不可少的途径,这也是梵二礼仪宪章要求进行礼仪本地化的原因.但是,礼仪本地化不是盲目的和无条件的与本地文化的结合或混合
印尼东部东努沙登加拉省天主教会在政府的协助下,通过艺术活动教导近八十名天主教儿童礼仪知识。
教堂是我们信友过宗教生活的重要场所,弥撒礼仪是大家爱慕、恭敬、祭献天主最崇高、最美好的礼仪。
但我们在梵二文献中读到:礼仪是教会行动所趋向的顶峰,同时也是教会一切力量的泉源,人在礼仪中与基督相遇,而礼仪宪章指出:基督时时临在于教会内,尤其是在神圣礼仪的庆祝中,这种临在特别以四种方式呈现出来:在信友的聚会中
台北的天主教大直公墓一景 日渐流行的海葬、洒葬及树葬等,到底是否违反天主教信仰?还是教会推动福传本地化原则下,信众可以接受的殡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