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著名古城杜拉欧罗普斯出土壁画,创作于公元235年,左半块的站立人像是已知最早的耶稣像,描绘他治愈麻风病人的神迹。
然而,圣女伯尔纳德的每次出土记录中都提到,尽管她手里握的念珠已经生锈,她的遗体却保存得相当完好:皮肤柔软而富有弹性,面容栩栩如生。“皂化”现象可以使尸体容光焕发,睡美人身上是否发生了这种现象?
享誉中外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自1625年出土后,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1625年10月,法籍耶稣会神父金尼阁将碑文译成拉丁文寄回欧洲。据史料记载,金尼阁也是第一位见到景教碑的外国人。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总书记指出:“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新教友犹如刚出土的幼苗,根子浅,枝不壮,稍遇点风浪即会受到摧残,他们需要和煦的阳光及绵绵的细雨。因而,教会对新教友除关爱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其信仰的巩固进行后续培育。
但出土的幼苗需要浇水、施肥,不然怕被风吹雨淋、世俗的荆棘捂死。在向教外人士传福音的同时,也不可忽略了那些已经逃出羊栈的冷淡教友,不然的话,新的还没扎根,旧的就失去了。
公元三二五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推动在尼西召开天主教第一届大公会议,当时耶路撒冷主教马加里奥请求君士坦丁皇帝挖掘圣墓,皇帝照办,因此圣墓原址出土。
我沿海朝圣,去了周边五饼二鱼教堂、真福八端教堂等圣教场所,看到了1986年出土的公元一世纪时的古渔船,品尝到了湖水平淡中的甘冽。进入新时代,“头顶三尺有神明”的观念,被神州古国重新拾回。
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年间(1368-1398),在江西庐陵出土了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面铸有赤乌年月,赤乌系三国孙权年号,公元(238-250)。
新疆霍城县阿里麻力古城出土的叙利亚文景教徒石墓碑迦尔底教会,在波斯历经几百年之久。他们在那里创建神学院,培养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