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二:21)但在回程途中,“当若瑟一听说阿尔赫劳继他父亲黑落德作了犹太王,就害怕到那里去;梦中得到了指示后——这样发生已第四次——便退避到加里肋亚境内,去住在一座名叫纳匝肋的城中。”
至于印度文明或阿拉伯文明,在世界近代以降的历史情境中,前者已经成为曾经存在过的人类精神现象,后者却正在以不同的形态与西方基督教文明形成对立的或冲突的紧张关系。
卢德(Ruth)承认,波阿次(Boaz)‘安慰我,并说了这样动心的话’(参阅卢2:13),或在欧瑟亚(Hosea)著名的篇章中,他对那个女人,哥默尔(Gomer),所说的,他要&
甚至,英国人用500人就可以管理好5忆人口的印度,可是,法国用200人却管理不好150万的柬埔寨人。更有甚者,信仰新教的德国北方可以成功实现现代化,信仰天主教的德国南方,却只能望现代化而兴叹。
人民和人民之间的交往这种现象不是政府所能限制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越南,但这不是政府行为。
[9]这种主张最初起源于公教会的内部大分裂(theGreatWesternSchism)时期(1378-1417),在这一长达四十年的分裂阶段,法国的阿维农(Avignon)和意大利的罗马分别出现了两位互相敌视的教宗
,我们自能了解亚西西的圣方济对教宗的热诚(注九七),圣女加德琳.谢纳孝爱教宗的女儿心肠,她称教宗为「在世上的甜蜜基督」,(注九八)圣依纳爵的服从及与教会同感(sentirecumEcclesia),(注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