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本文用描述事件的方式谈及圣经时代的度量衡制度,思高圣经的附录五列出三页的图表,将旧、新约中的度量衡制度与现代公制作了几个详细的对照表,读者可作参考!(摘自《海星报》2013/12/1)
现在虽然这次海啸过去了,但灾难事件发人深省,它让我们学会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我的母亲已是耄耋之年了,她常给我说,“看,有这口气,多好啊!天主赏的(生命)好神奇。
他们根据宗徒大事录第二章1-12节:天主圣神降临的记录,第十章44-48节:伯多禄跟科尔乃略领洗以后的事件以及第十九章1-7节:圣保禄在厄弗所付洗的这件事情。
这一事件指出基督整个使命的明确方向。实际上,耶稣没有在殿宇的辉煌中来到世界上,祂不是大可这样做吗?祂没有吹鼓奏乐宣告自己的到来,但祂有能力这样做!祂也没有以法官的姿态来到,但祂能够做到!
在福音事件中,一边是罪人,他们接近耶稣去听祂讲道;另一边是持怀疑态度的法学士和经师,他们不认同耶稣的这种态度。他们不认同耶稣亲近罪人的做法。这些人骄傲、自负,认为自己是义人。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了卢沟桥事件,日寇冲进了正定城。10月9日,文致和主教及其同伴为保护在教堂避难妇孺而遭日本侵略军绑架,并被带到附近的天宁寺灵霄塔下,被残忍地用火烧死。
不只是从史学的角度来探究一个事件发生的来笼去脉,亦须要从伦理学、社会学的层面思考文化、人性与战争的关系。
我们是否愿意参与这生命的宣报,还是在这些事件面前保持缄默呢?祂不在这里,祂已复活了!祂在加里肋亚等待你,邀请你回到最初相爱的时光和地点,好对你说:不要害怕,跟随我吧!
先兄身为首位国籍耶稣会院长,“九八”事件后,深感后继无人,他有责任负起这项艰巨的任务。于是先兄从1973年起,利用参加劳动后的业余时间,投入了翻译、校对、誊清工作,终于在1982年完成了全书译稿。
在圣母领报的事件中,「圣召的动力」显而易见,如同去年10月以青年为题的世界主教会议的三大时刻,分别是:聆听圣言,即天主的计划;进行分辨;以及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