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我才知道她住了院的事。当我俩去她家时,她一个人躺在床上,当她跟我们说家人都嫌她事多、自私时,我动了怜悯之心,尽力地安慰、开导她,这让她很受感动,求我无事时多给她打电话。
「老主教没有了解过她们的背景,也没有给予任何培训,就把她们分派到不同堂区服务,这些修女们十多年来没有团体生活。」
那时,我决定用我破旧的老院办一个养猪场,我们用三轮车到处拾人家抛弃的烂砖、废料,我又爬又跪与妻子建起了十余间猪舍。有不少人家赔了钱,我养的猪却又肥又壮,每年出栏100余头,盈利可观。
众多教友的热情;修院姐妹们的欢笑,曾使我的青春无忧无虑。当时,母亲刚去世,萦绕在我心中的阴影尚未散去,父亲又撒手人寰。一种不可代替的孤独袭上了我心头。我的家乡峰峰矿区义进镇是一个贫瘠的半山区。
这十几年来老教友越来越少了,年轻教友也不见增多,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现已湮没在南市大片灰色平屋群里的董家渡天主堂──在今天董家渡路和万裕街的交汇处,这所砖木结构的老教堂由于左近厂房的逼仄而显得有些内敛、谦逊。
今天,我们要用最真挚的情感,向这位天主的忠仆,为教会、为教友、为我们大家默默的付出、奉献一生的老神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哀思。他的一生,是勤勉奋斗的一生,是经历了无数风雨,却从未停止牧灵福传脚步的一生。
方希圣神父在大同大修院和西湾子许多教堂内绘制了壁画及一些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这些作品都是远近闻名的精品。
(鲍思高)邯郸教区临漳县称勾天主堂本堂陈书平神父在复活节前夕,为8名望教者付了洗。
1827年,北堂图书馆迁转到正福寺墓地的耶稣会会院。1860年重修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