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次是特利腾大公会议,为回应宗教改革而召开。1869年至1870年在梵蒂冈召开的大公会议确定了教宗的首席权和享有不会错误的特恩。世界主教会议的诞生则与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教会经历有关。
年轻人以他们的热情和年轻人特有的理想主义,可以在成人面前做希望与和平的“证人”及“导师”。为了不致丧失这样的可能,我们应按照儿童的个别需要,提供他们各种机会,使他们的人格能均衡成长。
在圣经中,可以供给我们做这类祈祷的篇章很多,我们仅列举数处:旧约:梅瑟的凯旋歌(出15:1-18)厄斯德拉的认罪祈祷(厄上9:6-8)厄斯德拉的忏悔祷词(厄下9:6-37)托彼特的祈祷(多3:1-6)撒辣的祈祷
4、圣人圣女显圣迹事例:圣沙勿略遗体不朽,圣女贝尔纳黛特百年尸体不腐等。第六部分天主教朝圣地1、梵蒂冈圣城:圣伯多禄大圣殿与大广场、梵蒂冈城国与罗马教廷、圣教艺术珍藏、宗座大学、宗座科学院、博物馆等。
罗马皇帝、哥特国王、东罗马帝国皇帝、加罗林王朝、地方封建主都不一而足,甚至德国皇帝也设法用各种形式左右教宗的选举。
特别在民众困难的时刻,主教借着这超性德行,帮助他们不至绝望:不仅用言语,更以亲近的临在。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的尘世中的君王想要以强力和威胁把他们自己的“主义”“思想”置于人的精神之中,虽经歇斯底里的大树特树,结果发觉置于的不是宗教,而是恐怖!
刚才罗神父提到了特利腾大公会议的礼仪特色,还有各种使用本地语言的问题。基本上觉得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你也可以用拉丁文做梵二弥撒,也可以用中文做特利腾弥撒,基本上我们可以把它本地化,也可以做不同尝试的。
会上未作任何决定,也未定出特别的方向,只愿尽力,能以最佳方式把两个议题,即忠于基督圣言与教会生活中的仁慈结合在一起,抱着善于理解的心态关注必须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
每年教宗都要提前发布四旬期文告,给普世教友以信仰指导;全国各教区、各堂区,主教、神父们都要大讲特讲怎样度好四旬期,甚至为教友们安排集体避静神工。究其中心内涵,都离不开四旬期的精神:克苦、斋戒、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