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地为他人服务(将临期第一主日星期三)“在你们中却不可这样;谁若愿意在你们中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为首,就当作你们的奴仆。”
在《玛加伯下》中,犹大为亡者献祭赎罪,表明“为亡者祈祷,是为他们获得罪赦”(加下12:45)。这一行动隐含了死后净化的可能,但未限定其期限。
⑤耶稣为何要向撒玛黎雅妇人谈话?(表面要水喝,实际给她讲永生之道)⑥这件事有怎样的结果?
(玛19:14)这是多么甜美的呼声!他向出卖他的犹达斯未尝疾言厉色。当犹达斯以口亲的暗号把他交给差役时,他只向他说:朋友,你来做的事就做吧!
如果不是神圣大能的天主为我们指点迷津,很可能到死也走不出误区。然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先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才能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将尽时,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玛22:21)耶稣的这句警示名言奠定了人类社会政教分离的基础。世界上很多国家真正实现政教分离的理想曾经走过漫长的曲折之路。
教宗把耶稣面对死亡所感到的忧闷痛苦与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面对死亡的无动于衷做了个比较,他说:耶稣的使命是另外一种,他的使命不在于无动于衷,不在于自由无羁,不受约束;他的使命在于肩负我们人类所有的痛苦,
耶稣告诉我们: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他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玛5:45)我们被召叫成为小小太阳,围绕着天主这个爱的大太阳。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也正是基于他对普世万众、千秋万代人灵的真爱而付出的,他不惜以自己的苦难圣死为代价,切愿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救出来(玛1:21)。
耶稣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得罪某人,或与某人有冲突,我们应去找那人,趁着和他在一处时,把两人的争执讲出来(参玛18:15)。我们这样做既不压抑情感,也不忽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