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禄宗徒写道:“祂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祂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朱喜乐神父讲解的是关于明爱,天主的爱赐与了他出国八年亲身感受的机会,他正是借着基督之爱得到了各方面的爱德见识和体会,明爱相似与博爱,她以施与人为原则,发扬爱心募捐活动,有的募捐基地为了鼓励募捐者的爱心,
他不只当时来到玛利亚和门徒当中,他今日仍然来到我们中间,呼喊着我们,使我们认识他,从他领受安慰和平安: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过
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于这两条诫命。(玛22:36-39)可见,爱天主和爱人是分不开的。这些经文让我们看到,当一个人既不爱天主,又不爱人的时候,他就犯了严重的罪。
1.受造物的救赎纪念基督受难、死亡、复活的逾越节三日庆典——礼仪年的最高峰,每年都召叫我们走一趟预备之旅,而我们知道,与基督已经相似(参:罗八29)是天主仁慈的无价恩赐。
并在一切事上,除了罪恶以外,同我们相似”他为我们受苦,不独替我们树立榜样。好让我们追随其芳踪(二六),而且替我们揭示了大路,使我们在走这路时,生命和死亡,皆被祝圣,并获得新的意义(no20)。
把两者的恢复历程一对照,发现他们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与我们的大钟竟然那么相似,既有修旧如旧的一面,又有渗入现代科技的一面——不约而同的灵犀。
因此,作为人,基督为人是可亲近的,因为他在各方面与人相似,受过试探和苦难,能够同情人的弱点(希4:15)。只是他没有为苦难和死亡所摧毁,反以复活战胜了它们。
1215年召开的第四届拉特朗大公会议对这个观念的训导极其重要,在表明理性的限度时指出:“在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无论多么相似,差距却极大。”
圣老楞佐理解了这一点,我的弟兄们,并且他做到了;他无疑准备了与他在那祭坛上所领受的相似之物。他在生活中爱着基督,在死亡中效仿了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