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使用面积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0余人参礼。大家抑制不住兴奋之情,一边啧啧赞叹,一边争相拍照。
堆子梁大堂里最多容纳六、七百位教友,复活节主日弥撒,堂里达到最大的饱和度。
圣堂可容纳2000人,圣堂墙面的上部到处雕刻着浮雕。浮雕呈现出具有纯中国味的花卉图案。方济格在日本传教时知道,日本人称中国为上国,日本人也常说:“如果天主教实在有崇高的价值,文明的中国必早已信奉了”。
圣堂呈十字形,以红砖为墙,金山石为柱;总长83.3米,宽28米,最阔处34米,堂脊高26米,钟楼塔高56米,可容纳3000余人,当时曾有“远东第一大堂”之美称。
大殿共有11个小堂、50个祭台、约450尊雕像,可容纳6万人参与礼仪;主堂长187米,宽58米,可容纳2.5万人。
修士邀请了西柳林本堂张神父为我们大家介绍了这座圣堂的历史,教堂原本是哥特式建筑,文革时钟楼被拆教堂内部毁坏严重,后来恢复宗教政策后教友们对圣堂进行了修缮,在92年之后历任的本堂神父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友,旧的教堂无法容纳更多的教友参礼
圣堂呈十字形,以红砖为墙,金山石为柱;总长83.3米,宽28米,最阔处34米,堂脊高26米,钟楼塔高56米,可容纳3000余人,当时曾有远东第一大堂之美称。
城隍庙、沉香阁、老天主堂等,如全部开放可以容纳难民10万人以上。于是由饶家驹发起,开始筹建南市难民区。最终划定安全区域饶家驹向当时的上海市长俞鸿钧建议,在南市划一区域接纳难民。
1935年内蒙古教省(属比利时圣母圣心会负责)所属各教区,因山西大同神哲学院容纳不了众多的修道生,故在归绥市另建哲学院。
后来,为纪念当年圣母在此显现和赐予的各种恩佑,教会就在清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五年间(1770至1780年),在距今圣母堂约半里多的坡下,修造了一座长5间、宽2间可容纳300余人的小教堂(现遗迹尚存),又在堂门外挖了一眼旱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