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耶稣会教育

—— ——开放、卓越、全人教育、为人和与人同行

2014-11-19 14:42:03 作者:周守仁博士(香港/九龙华仁书院)

  在当今功利文化环境和经济挂帅主义的影响下,教育是否就要屈从这两股势力呢? 为了能入读名校而要年轻人不断地补习,赔上他们的青春岁月。为了能譲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不管是健康与否,只求实际,不要理想。这对一个社会甚至国家的长远发展是理想的吗?试想把国家放在一羣只求经济效益和功名利禄,不谈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人手中,这国家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呢?在这些地方生活的人们的心灵素质及精神面貌会是优良的吗?他们会是快乐的人吗?仅且参考香港和一些物质富裕、经济兴旺的大城市就不难明白其中的隐忧了。

  除了要面对功利主义和经济效益的两大强势外,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心态的全球化环境里,变化是大势所趋。但这些变化的速度和规模却是前所未有。这种快速的变化不断冲击着人们心灵的稳定性,因为它同时在挑战一些基本的价值颧、人生观、及世界观。这种挑战的行动不衹是在毁灭,同时也在增加多元的看法,让人们在这全球化的后现代社会里得到更多的自由选择,更多新的配搭和新的可能性。所以教育就更需要积极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让它能为这个功利及经济挂帅,急速改变和愈趋多元的社会着手培育具理想,同时也具精神素质的接班人。
  天主教耶稣会有着逾四百年的教育经验和验証。我们办教育的要旨是在培育学生慷慨的心,长远及广濶的视野,及兼容多角度、多层面的融汇学习。
  慷慨的心让学生不要只顾自身利益,反过来要他们的内心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他人的利益,甚至是先放下自己来成就他人。这看起来可能是高不可攀的理想,但我们不要小看年轻人的可塑性,慷慨情操的培育最适合是在年青的时候进行。慷慨的成年人大多在他们年青时已具备大方体谅的素质。
  在不断变化的多元环境中,教育要赋予学生一份扎实的价值观。这是尤其重要的,因为他们要和其他人相处,明白人之为人的基本准则和需求,把公民社会共同珍惜的价值观传承下去。同时他们也需要开始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一套为人处事的看法,这样才能譲他们建立自己,把自己的一套贡献大众,丰富周遭的文化,好使现存的文化不致停滞,固步自封,反让文化和文明有多点层次和活力。
  教育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尊重其他人也可以有一套不同的看法和价值观,不要自我中心,自以为是,更要学会同理心,好能从他人的理解和感受中认识不同的观点和矛盾。其实,拥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看法及同理心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反过来任何一个有健康同理心的人都必须同时有着自己的立场,这样有意义的对话才有可能进行。换言之教育就是要培育能够与不同立场的人士,不同背景的人士,特别是在一个继续改变的环境下作有意义的交流对话。从真诚的交流中,原来迥异的看法是可以有机会找到共通点,甚至是融滙和共识的可能,并进一步在共识的基础上共创新的认知和处事方法,这样才能让社会有序地发展下去。
  对一套发展兼容及鼓励创见性的教育理念,它同时亦需要培养学生拥有一个长远及广阔的视野,有着一份对历史和文化欣赏和批判的认知,这样去考虑将来的发展才会是扎实的。因为短暂和狭隘的视野不会兼容或容许长远发展的存在,甚么都只会是为了服务实时或短期的利益,更不必说冒险或尝试不同的可能性了。这样的话就不能从改变所提供的机遇中积极地发展社会了。因此教育不可以培养学生只顾及自身眼前的利益,例如考试成绩和名次等等,同时亦要愿意关顾他人的需要以至长远的大我利益。
  发挥学生的不同潜能,让他们可以在其才华领域中以「更」的精神达到卓越的发展。
  当学生认识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潜力和才华,天生我才必有用。现今主要为服务社会经济的准则实在令不少青少年埋没了他们的才华,潜能也多报废了,白白地浪费了天赋资源。更可笑的是有青少年在其亲人的迫逼下被迫发展他们没兴趣也没有多大潜力的才能,以至他们变得无奈无助,学习就变成敷衍他人或取悦他人的差事而已,像失去了灵魂似的。因此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发掘和发挥他们的才华才是上策。
  学生在发挥他们的才华时,教育可同时让他们认识怎样才能做得卓越,把潜能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也就是说鼓励学生发挥这个「更」的精神,反思自己能否做得更好,从而选择更大的挑战或为大我而言具更大需要性的选择。但这「更」的精神不是只为自我的满足,更好的是为成就大我。为一个社群能有持续的健康发展,这种「更」的精神是需要的。
  学习是多面的,并非要多项全能,而是为发展个人的多方面 — 德、智、体、群、美、灵,培养一个更为整全的人。
  人的才华不会只是单一幅度的。在音乐领域有造诣的学生,他们在唸书成绩方面也大致会比其他的同学出色,正因为他们在练习和比赛或表演时需要用心专注,才能有机会做得好或更好。这份能力也会使他们在唸书学习时更易专心凝神。
  我们相信「人」是一个多幅度融合下的完美整体,这种完整性是需要栽培的。因此德、智、体、群、美、灵等等幅度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可或缺的。美满的社会是建基于健康的个人和团体之上,灵性更把人提升超越物欲,达到敬天爱物,安身乐活,融合大我的境界。
  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国家、甚至是世界未来的具真诚服务心和具伦理分辨力的领袖。
  一个具卓越才华的人,若是以小我为中心,以私利先行,那对国家和社会是福还是祸呢?若教育要是以功利为主轴,学生就有更大机会变得计较个人利益和自私,这样下去社会和国家的素质又会是怎样?所以教育的使命是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国家和世界未来具真诚服务心和伦理分辨力的领袖。这些领袖不会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能力提问,具有广阔的胸襟和视野来辨别和回答是与非,该或不该, 为什么等重要问题。
  有着真诚服务心的好领袖人都是一位愿为人和与人同行,富慈悲心,胸怀普世大地的人。所以耶稣会教育特别强调从服务中反思学习,乐意与他人,尤其是被社会忽略和贫穷的人们,同行。在一个快速转变的社会里,更多人会被制度和发展所遗弃,而当这类群体越发增大,社会的稳定性和幸福程度会相反地变得越脆弱。因此这些能真心与弱小者同行的领袖们才可以帮助社会有扎实的发展,不衹是形式的转变!
  就以上的简介,耶稣会教育所强调的开放、卓越、全人教育、为人和与人同行的素质应该可以为一个快速转变中的社会和国家培育合适和需要的下一代!

本文标题:耶稣会教育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