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这是因为天主爱人类,打发自己的儿子来,不是为审判我们,而是为赐予我们圆满和重大的生命。
(若一2:15)梵二文献强调指出:虽已参加教会,却不坚守爱德,身在教内,而心在教外的人,仍然不能得救,不惟不能得救,而且还要导致更严厉的审判。
在恭读了一段《玛窦福音》後,教宗在讲话中问道:上主在审判的日子将问我们什麽问题呢?他接着回答说:上主将问我们关於穷人的问题,因为贫穷是福音的核心。
跨越圣门表示我们相信主耶稣来不是为了审判,而是为了拯救(参:若十二47)。教宗说:你们要注意,以防某个手急眼快或太过狡猾的人对你们说跨圣门必须付钱。不!救恩无需付钱。救恩是买不到的。
只有天主能做到,祂将在终审判时完成这件事。现时的情况,因其含糊不清及复杂特性,犹如一块自由的田地,基督徒的自由田地;在这田地间我们艰难地练习如何分辨善与恶。
这一切的慈悲之举将是我们在生命结束时被审判的依据。因此,教宗勉励尊重人性、公正、中立和独立的基本原则。
举例而言:「神贫」也意味着生活简朴(70号);在「到处都有争执」的世界上,「要谦逊而温良地作出反应」(74号);「怜悯」则是基督徒「最大的行事准则」,诚如《玛窦福音》第25章所言,它是「最后审判」的标准
有统计显示,濒死体验者有灵魂离体飘于空中;或穿过隧道与光对话;或邂逅故友重见亲人;也有感悟人生或面临审判的经历。
事实上,耶稣告诉祂的门徒:「我不是为审判世界而来,乃是为拯救世界。」(若十二47)教会伦理训导的完整性应当始终受到保护,但是福音的崇高价值务必得到彰显,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德。
“你虽掌有大权,但施行审判却很温和”(智12:18)。当这个词被用于那些处于权威地位的人们身上时,它表示体贴和适度。任何形式或根源的极端归根到底都是可悲的,而温良和适度只有喜乐才能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