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禄提醒我们:“我们借着洗礼已归于死亡与祂同葬了,为的是基督怎样借着父的光荣,从死者中复活了,我们也怎样在新生活中度日”(罗6:3-9)。跟随天主子耶稣基督在新生活中度日,就是准备死亡的方法。
在大众的眼里,同这位“穷寡妇”相比,当时的经师和法利赛等人士,不仅生活富裕而又有尊严,更代表了犹太人中“虔诚而圣善”的“信仰模范”。
主耶稣的升天,不是在距离和时间上离开了我们人类,而是以新的方式同我们在一起。祂告诉我们,“我天天和你们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16-20)。
他请她坐在首位,并当着同席的人,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儒家的教导存在我头脑里;但我看出基督活在艾伟德的心里。我要作一个基督徒。艾伟德马上恭喜他。
mdash;晚餐时的遗嘱) 为帮助大家善加利用宝贵的时刻,建议大家在朝拜圣体时不防默想(若十三31-十七26临别赠言//咏113-118篇及其36篇耶稣当天晚上与宗徒们一起唱的经//玛二十六36-56为培同耶稣到山园祈祷
圣神同祷会在中国开始的很晚,而且往往不被看好,经常受到排斥和阻挠。至于那看似是教会在中国的主要口祷传统的玫瑰经,其实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默观的性质,反而恰恰沦为教宗们谴责的有口无心的机械式重复。
最复杂和最令人着迷的精神感应的梦,虽然相隔万里,却异地同梦,堪称“相互性”及“同时性”。超感作家史提文界(?)
在沙勿略去世近400年后,沙勿略的同乡同会苏乐康神父同样抱着为中国人服务和分享福音的梦想于1949年来到东方,并为之奉献终生。
我们反省在热闹喧嚣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愿意找寻僻静的一隅去修剪我们复杂的内心,做与信仰有关的洁净的事情,把生活过得真实、简单富有意义。
这个良机、这份邀请、这份催迫和这条途径将促使教会在面对自身的圣德与罪恶反省中,因着信德,达致基督徒生命中那理所当然的喜乐和希望国度的临现(参阅P.F.,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