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天主成为有形的人,创造者成为受造者,至高无上者成为卑贱者,至尊荣耀者成为极谦下者。我们不禁要问:天主为什么如此作为?我们无法找到更恰当的解释,只能按若望宗徒说的“天主是爱,爱就是天主”来理解了。
33本袖珍圣经被送入地下矿井,成为受困矿工的力量来源。[page]祈祷、自救、互助与地面有了联系后,矿工们的生活似乎正规了些。
受“通牒”译名的影响,很多人误以为“通牒”和“通谕”通用,导致百年来两岸三地的中华教会和学术界的部分教内外学者一直将《夫至大》误称为“通谕”。
本年度《世界移民与难民日文告》开门见山地谈论上述的事实,呼吁在疫情下别忽略许多其它的人道危机,并关切所有在新冠疫情下「生活不稳定、遭遗弃、被排斥和受拒绝的人」。
SollicitudoReiSocialis,1987)及《百年》(CentesimusAnnus,1991)通谕,本笃十六世的《在真理中实践爱德》(Caritasinveritate,2009)通谕,方济各的《愿祢受赞颂
一旦我们要为主而受迫害时,我们会不会也因我们的软弱而背弃我们的主;在安逸生活中,我们的信仰活泼可爱,在遇到困难考验时,我们对我们的信仰有否灰心丧志,这是值得我们反省的。
换句话说,我们无法超越我们作为受造物的限度。当我们祈祷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一堵无法穿透的墙壁,甚至虚空。我们无法凭自己的能力接近天主。
故事中的亚巴郎,当时听到了那位富人的祈求,曾作了下列的警世之言;“孩子,你应记得你活着的时候,已享尽了你的福,而拉匝禄同样也受尽了苦。现在,他在这里受安慰,而你应受苦了。
在个人层面上,国王首先被称为天主之子(咏2:7,路3:22中在耶稣受洗时用于耶稣;同时参阅撒下7:14;咏89:27),因为他受召唤以天主的名义统治,把天主的正义和祝福带给人间(参阅:咏72)。
当你看看周围还有太多受苦的人,受难的人,受冤的人,受伤的人,受贬的人,难道只是因为他们的能力都不如你吗?你还有那么多吃亏的失落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