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此地需要希望和喜乐,目前我们还在饱受(疫情的)煎熬折磨,感到困惑,因为我们的朋友和同伴们一个个失去生命和不公正地被死亡夺走。
教宗方济各在《永恒生命的光辉》(Candorlucisaeternae)宗座牧函中如此评论这位伟大的诗人。这份牧函于3月25日预报救主降生节当天发表,这绝非巧合。
你们却要走出自己,将喜乐和痛苦背在肩上,让生命成为走向天主和弟兄姐妹的朝圣之旅。请你们永远保持行走,不要停下。教会若停下,就会生病,主教若停下,教会就能患病,司铎若停下,天主子民就会患病”。
那天“胎与胎相遇”的喜乐如此深入在若翰的潜意识里,让他在以后的整个生命中去寻找与查明那喜乐的泉源到底是谁。
我的生命有什么意义?然后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苦难?为什么连弱小无助的人也受苦?⋯⋯天主很喜爱这些疑问;在某种意义上,天主喜爱疑问胜过于答案。这点显而易见,因为答案是封闭的,疑问却是开放的。
因为他们不能再依靠其才能、经验或银行账户换回生命。”我们如何在临终时给予最好的陪伴,如何诚实又充满爱的给予安抚呢?德尼佐神父有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放心,即因为有我在,因为不再是你独自在不安的生命之水中。那么当我们处于开阔的海中,遭受逆风时做什么呢?当人只看到黑暗,我们感到丧亡时,在犹如那开阔的海般的害怕中做什么呢?
基督诞生于西伯来文化的环境,而他所创立的教会却没有自己的本位文化,要说有就是救赎文化、生命文化,她敞开胸怀接纳一切优秀文化,并在其中生根发芽,如今已成为真正能容纳各民族、各语言、各邦国的普世公教会。
他提前他的死亡,自由地献出他的生命,把他的生命当作礼物永远赐给世人。在主的晚餐弥撒中,主祭者也为他人行濯足礼,重复耶稣爱他的人爱到底的举动,并把这个谦卑的芳表留给他的门徒,作为他们的标志”。
因此,旅行的特定内容是宗教性质:给予在基督内的生命,做基督的门徒”。教宗又说:“即使教会不从事政治行为,而是尊重政治的在俗性,然而教会的宗教使命却提出拉丁美洲必须解决的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