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效法耶稣过贞洁、贫穷、服从的三愿生活。于是我准备回应上主的邀请。
而其生活方式、奋斗目标、处世观点也正是因着他们各自的真实感受、具体经验所产生的,别人无法替代。
透过祈祷分辨,觉察到修会生活的动力来自耶稣圣心的爱,根据修会的神恩及神修路线,大会定出了具体的灵修祈祷生活方式。在领导与管理模式上实行分层负责,分工合作的方法。
无论是牧羊人还是三位东方贤士,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而是借着内心的渴望用实际行动去表达出事物与信仰的价值所在,他们回应了天主用不同的方式所做的同一召叫。
但愿纪念大战事迹对每个人是一项警惕,绝对不要重蹈野蛮的行径,却要加倍努力,为我们这个仍旧饱受战乱和对立蹂躏的时代建立持久的和平,尤其要把带有仁爱、关怀、尊重他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传递给新一代的人”。
有人把消解孤独寄托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许多的时间忙碌在名牌时装、KTV、3D电影、网络,乃至手机之中,但是越追求这些时尚的人,越用这种工具沟通的人,知心朋友似乎越少,激情之后,除了双倍的空虚和孤独,实在找不到丝毫心灵的慰藉和充实
(格前13:4—7)当我以为我想象中的修道生活已经渐渐地呈现在我眼前时,我的生活方式却突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说:“你们应留意:你有责任在所生活的环境指责人类的堕落,这种相对主义、完全是相对的生活方式在大行其道,仿佛一切都合法。我们要向前迈进。这个世界需要向前迈进的强健的年轻人,也需要明智的老年人。
那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共融中生活、一起生活及建立关系”。为和平强烈呼吁鲁菲尼部长也表明,在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中,众多代表都谈到和平的主题,以及因战争而受苦的人民。
(迦5:5)基督徒的义德要求他们的生活方式应该与基督的死亡与复活相符合,也要与基督的救恩工程中流溢出的圣神中的新生命相符合。这个义德不能从遵守法律而得到。这是天主自由的恩赐,在天国中才能得到它的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