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和德肋撒修女分别于1984年和1985年到访切头山圣地。切头山纪念馆是个三层楼的建筑,拾级而上,首先是博物馆,馆内保存着韩国天主教的有关资料、史料和遗物。
2.门徒被召作见证:前言当圣神降临於你们身上时,你们将充满圣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犹太和撒玛黎雅,并直到地极,为我作证人……向他们说:‘加里肋亚人!
(参撒上3:3-10)请吩咐给您的仆人们吧,肩负起福传的使命,宣讲天主的话语。生命有限,青春无悔,奋发前进!传播福音者的脚步是多么美丽啊。
我从抽屉找一袋乳霉生吃了,尿慢慢地撒出来了,现在我的胸围只有2.7尺。”
但有一个撒马黎雅人,路过他那里,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遂上前,在他的伤处注上油与酒,包扎好了,又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到带客店里,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两个银钱交给店主说:请你小心看护他!
花甲成铎亦未迟,厚撒真爱于一世。主耶稣在世旅居生活、传教救灵、建立教会、建立圣事、受难钉死、复活升天的时间是33年。让我们记住以下的33年。
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参阅:路十25~37)并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故事,它在今日也挑战我们每一个人,将责任委托别人不难;惟请别人行爱德而捐款是慷慨大方的举动;但每个基督徒的召叫,就必须要他亲自投身其中。
德兰自小有修道的想法,她喜欢一个人在室内静坐默想,在“耶稣与撒马黎亚妇女井边谈话”的油画前默祷。她读了圣热罗尼莫的书信,决定出家修道而父亲竭力反对,她私自加入加而默罗修会,意志十分坚定,父亲只好让步。
因此,还望读到拙文的神长教友为在天乡的家母德肋撒继续献祭祈福!母亲临终前,姐姐和哥嫂及亲朋哭着和母亲道别,让我一度难受得跟着落泪。
我长久以来一直渴望前往德肋撒姆姆服务地——印度加尔各答做志愿者。向老翁提出这个额外的请求后,他出乎意料地立即答应了。这种不计成本的支持让我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