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耶肋米亚先知,为同胞所排斥、迫害,成为一个“与普世对抗相争的人,”蒙垢受辱,孤苦伶仃,心灵上带着“难以愈合的创痛”(耶15:10;17-18)。
他的职责是建构该教会内部的共融,并与普世教会保持合一,促进各种恩赐与职务的发展,为福音的传播服务。在这项使命中,以及他整个牧职生活中,主教可依靠在晋牧圣秩中所领受的特殊神恩。
’(路5:8)宴席上,耶稣和罪人们坐在一起,身边是蒙召的肋未和许多的税吏,在这里,耶稣向世人说出他为何来到世上,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
对我而言也是如此,1953年9月21日,当我正在路上去参加学校的年度庆典,我感觉被催迫去一座圣堂办告解。那一天便改变了我的人生,并留下了一个印记,一直到今天。
智9:13-19;咏90:3-6,12-14,17;费9-10,12-17;路14:25-33缺少了天主,人总是企图建立自己的“巴贝尔帝国”(创11:1-9),主耶稣却邀请我们进入到新的天人关系之中,调整生命的秩序
(创四9)──堂区和教会团体 前面所谈到的有关普世教会的一切,现在都得应用在堂区和教会团体的生活中。这些教会组织是否能让我们体验到自己是一个奥体的一部分?
可是……”(路24:21)。无论主耶稣过去的讲道有多么美妙,无论主耶稣过去治愈过多少病人、驱逐过多少魔鬼、复活过多少死人,和今天祂的苦难和死亡相比,都显得苍白无力,黯然失色。
公会议应小心谨慎,规定什么是应当做的……为保持信仰的完整,发扬文化,及人类永恒的救恩,也为普世和平(召集大公会议函)。
教会本地化是梵二之后普世教会福传的共同理念和目标,台湾自从一八五九年道明会会士来台传教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相较于亚洲其他地区的地方教会,台湾在教会本地化的工作上仍待努力。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因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主教们的出席而成为普世教会的光辉征兆,首次聚集了如此众多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大公会议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