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25:40)慈善撒玛黎雅人——一个慈悲的比喻(路10:29-37)对那位问耶稣谁是我的近人的法学士,耶稣用一个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做了回答,并最后用训导的口吻说:你去,也照样做吧
在逃往埃及的路途中,幼童耶稣与祂的双亲共同经历了流离失所者和难民的凄怆命运,「充满恐惧、不安和不适(参阅:玛二13~15、19~23)。
从耶路撒冷到厄玛乌的路上,由两位门徒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非常难过,因为他们所相信的耶稣已经死了(参阅:路廿四17)。面对被钉在十字架上师傅的失败,他们认为耶稣是默西亚的希望破灭了。
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二十八20)。人们将称他的名字为厄玛努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玛一23)谁相信耶稣的话而愿意奉献自己呢?
在早期基督徒的作品中,保禄书信及第一部福音--马尔谷福音--都没有提及若瑟,以玛窦和路加福音为主提到了若瑟的家族和生平,玛窦福音称若瑟的父亲是雅各伯(玛1:16),路加福音把若瑟的家族归为达味的后裔。
福音上有多处记载了有关耶稣治好一个癞病人(玛8:1-4;谷1:40-45;路5:12-16)和治愈了10个癞病人的圣迹故事(路17:12-19)。
(玛19:14)这是多么甜美的呼声!他向出卖他的犹达斯未尝疾言厉色。当犹达斯以口亲的暗号把他交给差役时,他只向他说:朋友,你来做的事就做吧!
很多人谈福传,都会先想到没钱,怎么生活,我们来看看玛窦被召为徒:耶稣从那里前行,看见一个人在税关那里坐着,名叫玛窦,对他说:‘跟随我!’他就起来跟随了耶稣。
很多人谈福传,都会先想到没钱,怎么生活,我们来看看玛窦被召为徒:耶稣从那里前行,看见一个人在税关那里坐着,名叫玛窦,对他说:‘跟随我!’他就起来跟随了耶稣。
(则33:11)教会内的莠子很多,圣经中耶稣多次提醒过,比如:失了味的盐(玛5:13);嘴巴喊“主啊!主啊!”但却不承行天父旨意的人(玛7:21);引人犯罪的立恶表者(玛1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