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体礼仪,有外表,有内在,但主要内在于心灵的准备与领受的实情,感恩求恩相结合。主说:“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圣体是神粮,是生命之粮。
恰恰正是这一创举松动了天主教固有的严格框定,使之与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融为一体——就这样,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历史久远、传统积淀深厚而造就的保守、谨慎和封闭的心灵,在这个民族所崇拜和依托的“孔圣人”的感召下,
智慧赐给我们幸福;智慧让我们在上主的大爱中回到童年;让我们在信仰的旅途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不断学会运用我们的耳朵去听,敞开我们的整个胸怀,运用我们的整个身体、整个心灵、整个的生命去感受,去追寻智慧吧!
但是,我们不少神职人员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身先士卒,埋头苦干,全心全意地盖教堂,操劳种种日杂事务,去当“补丁”,哪里缺少劳力去哪里补,以至于无精力搞“福传”,去建设心灵的圣堂,可悲可叹!
大地震对唐山教友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咀嚼着痛苦,体验灵与肉的悸动,感悟生与死的无常。他们在阵痛过后,并没有消沉失望,而是重新点燃了信仰之光。
在他们的身上让我们看到明确的信仰,以及对主耶稣的完全依赖、交付、追寻,对个人的完全弃舍、空虚、忘我的信德;看到他们时时儆醒,常常祈求,保守自己的心灵不受任何试探引诱影响的望德。
自从我把身心交给“圣主”,心灵好像有了寄托,在寂寞的日子里,我把自己的心里话向主诉说,每天早晨我都祈求天主,让我早日脱离苦海,早日回到自己思念的故乡。
我已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都会加深心灵的感受。文章说:科室收进一位女病人,四十来岁,农村人,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医生在全力抢救的同时,不停地催促她的丈夫到收费处去交费。
在玫瑰山庄我们度过了终生难忘的三天时间,在此期间,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进一步增强了爱主的信心。并下决心愿为荣主救灵奉献余生。
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圣体圣事不是一个义务,而是人心灵的食粮。最后教宗说到他此行的主题:相信的人永不孤单。他解释说,这因为我们是基督的朋友。